最近在读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其中有两篇文章分别分享了秋叶大叔对李善友教授“颠覆式创新”的解读和对《微创新:5种微笑改变创造伟大产品》的解读,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即使是各路专家),对于同一个事物,也会出现对立的看法,真是世界玄妙,其乐无穷。本着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的原则,在此我对这两篇文章进行一个自我认知检索,也算是自己自娱自乐的成长吧。
在李善友教授看来,渐变式创新着眼于技术,改良现有产品;而颠覆式创新着眼于产品,直接面向需求创造出新的更好的产品。小企业如果要颠覆大企业,就需要实行颠覆式创新,从大企业的盲区入手,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李善友教授对颠覆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而在《微创新》一书中,作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创造出新的必要条件,很多颠覆式的创新并不是因为你颠覆了过去,而是在原来框架里做了很多渐进式改变。并且还以福斯贝里背越式跳高法为例进行了说明。后秋叶大叔又在拆书中以如何擦掉白板上的永久记号笔痕迹,以及网易云课堂的公告发布为例进行了补充,说明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不是创造新的必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微创新》一书中认为颠覆式创新实质是很多次渐进式创新,由量变导致质变的结果。
经过一番的自我争辩后,我其实还是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特别是福斯贝里背越式跳高法这个例子也是非常的贴切。至于李善友教授提出的小公司如果用渐进式创新跟大公司竞争,最终会失败,说到底本质在于没有达到“十倍好原则”,在于渐进式创新的次数不够多,力度不够大,而非颠覆式创新真的就造就了一项新的产品。就好像原本很多手机都主打性价比,结果OPPO,VIVO就从拍照的角度入手,占据市场,实质上也是在改善原有手机拍照像素等问题,还是属于一次次的渐进式创新。
话说回来,真正能完全跳出原本框架进行创新的又有几人呢?但获得成功的人绝对比这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