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141、ID142《世说新语》人物定位分布:原文&译文&注释

原文:

9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①。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②,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③,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⑤。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⑥。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⑦,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⑧!”


译文:

南郡庞士元(统)听说司马德操(徽)在颍川,就特地走两千里去探望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德操在采桑叶。士元就在车中对他说:“我听说大丈夫在世为人,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有委屈洪流般器量,去操持治丝养蚕的妇女所做事的?”德操说:“你暂且下车。你只知道走斜径小路近便,却不耽心有迷失道路的危险。从前伯成宁愿种地,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住着简陋的房舍,不愿为官去住官吏的宅院。哪里有居住则有华丽的住宅,出行则有肥壮的马匹,数十侍女环列左右,然后才做出特出的业绩的呢?这就是许由.巢父抗慨辞让,伯夷.叔齐长叹国家灭亡而饿死首阳山的道理。所以即使有吕不韦窃取到秦相那样的高官,齐景公四千匹马的巨富,也不足珍贵呵。”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之地,很少听到大义要旨,假若不敲洪钟,击雷鼓,真还不认识它的音响呢!”


注释:

①南郡:汉代郡名。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庞上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东汉南郡襄阳(今湖北)人。扶佐刘备入川,进围雒县,中流矢而死。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人。汉末名士,有知人之誉.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 颍川:郡名,治所在许昌。故:特地。候:探望。
②带金佩紫:金指金印,紫指紫绶。带金印佩紫绶,谓地位显贵。③适:只,仅仅。邪 :斜。
④"伯成耦耕”二句:从前伯成宁愿自己种田,不羡慕做诸侯的荣耀。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者。禹治天下,辞诸侯而耕于野。耦:耕,二人并耕,泛指耕种。
⑤"原宪桑枢”二句:言原宪宁愿过贫寒生活,不愿为官。原宪,孔子弟子。见孝标注。桑枢,用桑树条编织的门,喻贫寒之家。易,换。有官,官吏。有,名词词头。
⑥许、父:指许由、巢父。传说为尧舜时代的两位隐士。帝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由逃隐箕山。夷、齐:指伯夷、叔齐。商孤竹君二子。周灭商,二人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⑦窃秦之爵:指吕不韦为秦相事.据《史记)载,吕不韦与邯郸美姬居,怀孕,将她献给子楚,生子赢政。子楚立,三年薨,太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尊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千驷之富:{论语 季氏》:“齐景公有马干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驷,古代一车套四匹马,一驷就是四匹马。
⑧"扣洪钟、伐雷鼓”两句:庞统用不敲击洪钟.雷鼓,则不会领教其洪亮声音为比喻,抒发了不来亲自拜访请教就不能真正认识司马徽的高深见解和博大胸怀的感慨。伐,敲击。雷鼓,声如震雷的大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