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忙毕业设计的事情,而且还有作业。呼呼呼~~偶然发现书柜里有一本书,自己还没有看——《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因为学的是设计,对于日本的设计比较关注,日本的书籍排版也是很喜欢的。
不过看完这本书,真的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我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做笔记,写日记的人。我从初中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而且还非常喜欢的买本子和收集本子。
因为我喜欢把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当自己再翻开日记本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自己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还能顺着自己的生活轨迹浏览信息,如果将日记本倒过来读,每次向前翻一页,也能逐渐回味起遥远昔日的信息,还能通过回顾已经模糊的记忆获取思考线索。
上了大学之后,我除了有日记本,还有生活礼物本、记事本、感想本、计划本。可是在阅读这本书之后,原来我的这个做法是很无用功,而且还是会增加自己窘迫感,因为记录信息的位置过于分散,经常会记不起自己把xx记在哪本本子上了。明明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写在生活礼物本上的,可是翻开却发现生活礼物本没有这个内容。如果不是清楚地记得记在哪里,就要一本本的翻,如果发现都没有,就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无意中把它扔掉,当想要把这个信息补上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当时的灵感一发的内容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而书中作者提出,我们应该把所有内容都收录在同一册笔记本中,按时间顺序,不需要分类,这样不管找什么内容,都只需要读这一册就可以轻易找到了,一秒钟都不需要考虑。而且看似杂乱无章的记录,就会慢慢成为你知识的生产素材,因为是自己整理的信息。记录平时解决的琐碎问题,也可以构思出重要的创意。
现在手机的使用方便,网络也越来发达,我们也很容易的就可以从网络上读取到很多信息,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通过手机和电脑的记录将信息灵活运用起来。比如,你收藏起来的文章,对其二次阅读,三次阅读的可能性有多高。对于网络上的,很多信息我们都是“这个我好像在哪里读过”“在哪里见过”的初体验。
而如果我们记录在纸质笔记本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踏踏实实地灵活运用保存好的信息。所以勇敢的把你想记录的一切信息都记在你的笔记本里吧。选一本合适的笔记本,随身带,标注上日期,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作者在书中也和我们分享到,这已经是他使用的189册笔记本,而且每一本笔记本,他都会在使用完毕之后,在书脊的侧边用马克笔写上六位数的时间记录。如:000101=2000年1月1日。在正文内容的前头,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记录下来。
因为笔记本的容量很大很大,所以根本不需要想这件事有没有写下来的价值呢?其实根本不需要想那么多,你写下来就对了,这些看似无用的信息,以后会成为你的灵感来源。
手边常备一本笔记本,所有信息不必分类,按照时间顺序记下来即可。即便笔记杂乱无章,只要抓住一点线索,之后便可取用。
还有作者提到善用符号,或者字母,还可采用自创符号。这样的笔记本即使被别人看到了,也无关要紧。因为别人即便看到里面的内容,也不一定可以读懂各个符号代表的意思。所以可以放心的把私人记录依照顺序下来。对看过的书和电影的感谢、旅行或者散布中的所想全都记在同一本笔记本里。将过去的意识和想法记录在现实中,只要回过头重读笔记,就可以在脑海里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笔记呢,重在记录自己的声音。
而这笔记本呢。不仅仅要在工作中使用,要更在家里使用。在家里看电视和阅读杂志的时候,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就立马把它们写在你的笔记本里。作者建议大家,空一行来写,这样你回过头再读笔记,发现没有讲全的内容,就可以在空行上加上要补充的内容即可,同时还可以加上自己,再读这些信息时候的心情和感想。
虽然现在网上已经有了云服务,但是纸面记录和日期表管理,即模拟数据依然占绝大多数。但是我还是觉得再纸上书写时,钢笔的分量、墨水的清香、笔尖传达上来的触感、形形色色纸张的质感、记录时纸页的厚度和手感,这一切看来都是那么的享受。
现在我也开始尝试用这个方法来记录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发现真的非常实用。这样就不用每晚像做作业一样,写完这本笔记本,下一本写生活礼物本。而且还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自己今天有哪些神奇的想法。而且笔记本里的世界是自己的,一本笔记本在手,无所不能。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