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应该是12月份,月底左右的时间,生平第一次到上海。我之所以记不清楚具体时间,是因为,世纪之交,当时从郑州到上海,从上海又到桂林、昆明、丽江、西双版纳等地市,此行我作为随行记者,专项考察旅游城市创建工作。
铺垫这么多,其实是为了记忆今年的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培训。11月25日至12月6日的外地培训。
来沪的几次经历:2012年国庆,一家三口上海、杭州、金华、北京,半自驾模式,那是孩子第一次来上海;2014年,送领导从沪直飞台湾,在沪驻留4天,西塘、南湖,也是半自驾模式;2015年年底,身体原因上海九院人生第一次全麻手术,2016年,术后第一次复查,这两次均是全自驾模式;2017年清明三天,全家高铁往返,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迪士尼行;2018年春节,携家眷赴沪,此行是为了2017年腿部手术“北方治疗,南方咨询”,找一个心理平衡罢了。
这次培训,是市委党校40期中青班的外训,地点在上海交大继续教育学院。10天的课程安排的相当紧凑,集中培训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请的教授是上海交大、浦东干部管理学院等上海高校的知名老师。总体感觉,格局高、站位高、眼界高,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问题我们理解的肤浅,教授们看的更长远。现场教学也是紧密结合魔都的特点,通用集团、风语筑、自贸区等具有不可复制的上海特色。大手笔、高站位,可以说依据自身优势,把产业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可以学习他们的理念,绝对无法复制和超越他们的模式。
我一亲戚,外科医生,2010年后毅然决然地从北京跳槽到上海。按他的原话是扔掉“铜臭”,一心专业,上海更适合搞业务!交大老师讲课时也说到了这句话:上海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上海的邻里关系不同于北方,人情相对淡漠(或冷漠),更多的外来人口学习上海人的精明,创新发展,把一件事情或一个行业做到了精湛或极致。上海的医患关系不同于北方,彼此之间没有成见(或敌意),无论医生、护士、护工都很敬业热情,无愧那句“享受现代医疗服务”。上海的高校培训不同于北方,满满三个小时,不管多大名头的教授如“打鸡血”一样,精神饱满、激情四射,“听着真是一种享受”;他们毫不避讳授课费话题,我口说我心,解困释惑,天经地义,绝不存在应付。
孩子陆续也来过三次上海,北京他去的次数更多。但是他对上海却情有独钟。他问过我上海一朋友创业经历,非常佩服其创业、扎根的气概。大学城市的选择,势必影响将来择业的选择。在城市的选择上,若年轻时是雾里看花,现在的我们只能隔岸观火了。或许儿孙自有儿孙的福。你来或不来,她都在这里,这或许就是魔都的魔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