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社交电商领域,不光只有以拼多多为代表拼团模式,还有同样依附于微信生态的,主打S2b2c模式的爱库存,横空出世的众多小程序电商,如每日一淘、靠谱好物。更有以内容为依托的的UGC内容电商,如蘑菇街、小红书等。
总之,2018年的社交电商市场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社交电商是不是伪概念?
首先来回答这个问题。
任何互联网产品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而零售和商业的本质是更高的效率。
基于这两点,社交电商能够通过社交信任将营销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通过去中心化节点的需求归集初步实现以销定存,综合这两点,社交电商能够提高零售效率,并不是伪概念。
拼多多的上市,给大家科普了一个被忽略的事实:传统平台电商人找货的逻辑,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已经让购物这件事比较低效了;社交场景里货找人的逻辑帮助拼多多成为了一个新的电商巨头。
人找货说的是搜索;货找人说的就是推荐。
大家都说推荐是搜索的迭代,也就是推荐提高了零售效率。
那仅仅是推荐降低了消费者选择难度?那传统电商标配的【为你推荐】就没起这个作用呢?
让我们来一步步解析。
社交信任的基础
传统电商是通过品牌商品自带流量、大量市场广告铺广、基础设施搭建打造平台认知,也就是建立用户信任;社交电商是通过社交货币进行信任充值的,也就是微信朋友推荐天然是有社交信任基础在的。
推荐的商品足够好、匹配度高,会形成良性循环,推荐的转化率是普通电商的几倍都不止;
当然是货币自然有消耗和存储,社交电商始于信任,也会毁于信任消耗过度。
一旦商品质量、基础服务出现问题,很容易毁掉这份社交信任,不用说复购了,对用户自然社交关系都是很大的折损,并很容易在社群里形成恶性口碑传播。
社交信任链式反应的基础是好货和优质基础服务,因此像京东、唯品会这种一直深扎供应链的自营电商很有优势来做社交场景的信任推荐,唯品会今年也打出了好货破局的战略,这些扎实做零售的电商有天然的尝试土壤。
降低决策门槛
电商作为基本互联网变现手段加上中大型电商平台数量众多,几乎充斥在线上的每个角落,无孔不入,导致用户在线上这种极度商业化环境中敏感,并且选择困难。推荐正好也顺应了用户选择困难的消费心理,如果刚好正是我想要的单品,价格也合适甚至有优惠,很多人就会顺手下单了。毕竟各个平台比价看评论,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是很浪费时间的。
另外社交信任基础也是一种天然的售后保障,对于用户来说朋友的推荐已经经过了一次筛选,这种社交信任也是降低决策门槛的地方。
提高供应端效率
拼多多CEO黄峥提到一个观点:利用人和人的推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兴趣的相似性,做人以群分的归并,把每个人个性化的需求归集成有一定时间富裕度的计划性需求。
推荐是天然有这种属性的,不过是分销还是拼团场景,选择一个受众面泛的商品通过微信生态各个网状节点做分发,很容易在短期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单品集中爆发甚至品牌爆发。
例如做某保健品,保健需求就是一种可归集的需求,大部分人都是有这个需求的,另外这个品类个性化诉求不强。结果通过活动复盘的数据和调研结果是,很多甚至之前不知道这个品牌的新用户都下了单,即为品牌商带来了不少的新客,这个对于品牌商的价值是很大的。
这样去反向推动供应链的以销定产,提高了供应端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推荐起了归集了不确定性的需求,将需求进行半计划收集的作用。
某位社交电商媒体人,提到一个观点:社交电商的本质是有人看你的朋友圈。我不大认同,微商1.0就是朋友圈主战场,对很多消费者遗留下来的认知是,一个人自导自演自high,没有互动的沟通,很容易透支掉社交货币。而社群是一个能即时互动和反馈的场景,不同于朋友圈这种吆喝式的卖货,有个做社群电商做的很好的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社交电商是一群人在买货。信任缺失、选择困难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后遗症,而在基于一定社交网的社群里,买东西是有一定安全感的,消费者很依赖这份安全感。
1、那么怎么搭建起高质量卖货社群?有很多技巧,例如利用红包鼓励用户晒订单、晒买家秀,利用成熟的人脉帮助裂变快速形成社群规模、在初期一配合引导良好氛围。
2、营造良好的社群氛围,引导大家去讨论一些生活化的话题,沉淀一些有意思、有价值的内容。毕竟没有人愿意看一个全是广告的卖货群,做好社群电商有很多学问,如果展开的话可能是一个巨大的篇幅,推荐一本书【小群经济】,如果能读懂,就是读懂了社交电商的精髓。
很多人对新事物都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态度,对社交电商大多数人应该处于看不懂和看不起的阶段。认知还停留在微商1.0,认为就是朋友圈的牛皮癣和画大饼的代理分级机制,大家要相信这些是微商时候的后遗症,肯定不是一个可持续社交电商的最终形态。
社交电商虽然“冠名“社交这一崭新的概念,但本质上仍然是“消费行为”,因此平台的品控能力也十分的关键。如果不能加强平台的品控能力,那么就会造成用户只关注平台的商品信息、使用经验分享,而真正“动心”想要购买时,却跑到了“天猫、京东”等头部平台上去购买。
所以,在一昧强调自己的社交、内容之时,仍然不能忘记“以用户为核心”的初心,加大力度,确保商品的品质。
其次,社交电商平台的管理模式难度大,行业模式混乱。由于社交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平台的门槛低,导致分销、代理商的人群之中鱼龙混杂,因此常常有些商户在平台上肆意妄为。
比如,有的商户为了宣传效果,每天在朋友圈发布数十条“引流信息”,引起了部分用户的反感,让人感到不适。还有的商户为了自己的收入,以发展分销商,夸大宣传自己的产品与收入,在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与此同时,尽管大部分的社交电商都标榜自己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但最后在库存、现金流等压力下,最终导致剑走偏路,走上了类似传销的分销道路,有的甚至受到了处罚。
虽然2018年的社交电商江湖虽然是百花齐放,爆点此起彼伏,2019的社交电商依然非常有看头。
本文转自“赋能哥”,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