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差不多就行”,害了自己

1.

昨天家长会后,和语文老师私下交流:孩子每天写作业到凌晨,该做要背诵的语文作业时,精力已经不太好了,所以有时没背到滚瓜烂熟,也让她先睡了。

老师说:如果家长是这种“差不多”的心态,那孩子注定是不上不下的。

一句话,如醍醐灌顶,惊醒了我。我关注的是孩子的睡眠,老师关注的是做事的态度,再往深了想,这个习惯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因为每一件小事的差不多,加在一起在你生活的路上就会成为差太多。

孩子本身是一张白纸,任何落到他身上的话都可能对他们造成影响。 家长的“宽容”,很有可能让孩子养成“差不多就行”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很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凡事敷衍,遇到困难就绕着走。所以,不管学什么,都要让孩子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明白学习就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全力以赴的事。

任何学习,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的,没有什么可以轻轻松松就取得成果。所有的学习都需要一种端正的态度。教育的最后,拼的也是态度。

2.

“差不多就行”,在成人的世界里,也是比比皆是。

职场上,有些细节往往决定了一件工作的成败,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因为在电力行业工作,偶尔会看到一些事故通报。那些因为误操作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无一不是因为这种马马虎虎、不求甚解的工作态度造成的,也正应了那句俗话: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虽然日常工作中大多数事情没有到影响成败、关乎生命的程度,但是往往因为“差不多”的心态,降低了对工作的要求,结果也是大打折扣。或者让本该一次完成的任务,又回过头来返工,浪费了更多时间和精力。

“做完”和“做好”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执行了但却不到位,只是走过场或者是纯粹地应付了事;而后者不但执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着对自我目标负责、对团队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

职场上总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身在职场,为什么大家一同起步,数年后,有人一马当先,有人却原地踏步呢?

其实,决定一个人优秀与否,有时候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机会。每天进步一点点,和事事都差一点点,时间久了,距离就会显而易见。

3.

胡适先生曾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深刻地描绘了这种“差不多”的心理: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吗?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河北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生气了,常常骂他,而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这就是差不多先生的理论——“差不多就行,何必太认真”在作祟。一旦“差不多就行”成为你的习惯,你这一生也就注定庸碌无为了。

有时候,我们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只隔着一句话:差不多就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错误的info.plist国际化方案 2、导致的结果 3、正确的国际化方案 command + N 创建 In...
    JC_Wang阅读 265评论 0 0
  • 我认识一个姑娘,不算漂亮,但稍加打扮也能让人眼前一亮,重要的是她性格开朗,知世故依旧不世故,喜欢一个人能对这个人好...
    女神说阅读 267评论 0 0
  • 他们说 有一个地方 记忆能化作泡沫 誓言能碎成浪花 所有的风景 都稀释在沉默的泪水里 我能从海的这边 游到落日的尽...
    无夜阅读 275评论 21 6
  • 今天是很愉快的一天,早上若雯起床、洗刷、吃饭都是这些天来最好的一次。主要是为了让我给她放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
    普罗旺斯海盗阅读 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