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零一五年 五月初五 夜 雨
今天是端午节,真的是一年一度啊!对于端午节的记忆,我似乎是失忆的。每年的端午,我应该都是知道的,因为总有人会提醒我要吃粽子了。可是,除了感觉上每年应该都会吃个粽子外,其他发生的事情,我真的是没印象了。现在这个年轻气盛的我却能牢牢记得童年时过端午的情形,时隔遥远的记住了,最近几年发生的毫无印象。自己都觉得很奇怪!说到这,骤然想起上次看过的报纸,据说老人家是会对很小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和近期的记忆清晰,中间一段记忆则渐渐模糊,甚至想不起来,所以说老人总爱回忆小时候。突然想到我自己,难道说,我……也……TT 不会吧!
想起小时候,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老家,小时候老家里的伙伴,小时候我们年轻很多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以及在那里他们陪伴我们度过的每个有趣而快乐的节日,比如端午。所以那时,我喜爱每一个季节,觉得每个季节都美;期待每一个节日,觉得每个节日都是那么令我快乐,充满着欢笑。
四月二十六是我小妹的结婚之喜,五年来第一次在竹君园上课时请假,回了趟老家。看看家里人,也悄悄寻找着渐渐消失不见的那些儿时记忆。出乎意料的是,今年我竟然亲上龙舟,拿起木浆,在河里划出了水花。忆往昔,我曾是无数岸边为龙舟里大人们呐喊加油的一员。

这条河的后面的那栋四层楼的对面第二间是我家。我在这里上船,摇摇晃晃地找到一个位置,不管当时穿的是什么衣裤就下水了。心里那个激动啊!

坐在他们中间,双手紧紧地握住木桨,那抓桨的力道,稳如泰山的坐姿,是要大干一场的节奏啊!

龙舟真似水上蛟龙,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呐喊声中,嘿呦嘿地渡到了我老家,那个小时候我出生的地方。岸边小孩似那时天真的我。回忆在那一刻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脑际。仿佛此情此景同时被设置替换,景物退回二十多年前,两岸还是碎石子路,河水依然清澈如初,而岸上的乡亲多了不止一倍,几乎每家每户的人都出来看赛龙舟了。龙舟上的鼓被擂得震响,舟上的人们浑身都是力,一排排桨被整齐地划动着……
时光继续倒退,退到端午的清晨……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听了大人们的话,我们也都是早早地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田头边拔艾草、摘菖蒲,那时总天真地以为乡下人家,什么植物都找得到,比城里好多了。据说,那天还要喝雄黄酒,白娘子就是喝了许仙赐的雄黄酒才现出原形的,不知为何,那时我对雄黄酒有一种畏惧感,我会不会也是一条蛇啊?好吧,想多了!记忆里,小孩子还没到喝这酒的时候。
不过,我们做的事情可比喝酒有趣多了。从外面回来后,我们小孩子会帮着大人兴致勃勃地挂艾草、菖蒲,翠绿的颜色真是好看极了!每家每户的木门被这绿色清新物一装饰,竟显得一副春意盎然的样子。 这些草还可以用来煮茶叶蛋。那时特别喜欢吃茶叶蛋,觉得它是世间绝好的美食之一。端午节竟然可以在自家做茶叶蛋,更是觉得兴趣十分。锅里的水冒着泡泡,沸腾着。大人们看我们那么有兴致,还手把手教我们编蛋袋。我们很聪明,一学就会。每个人都高高兴兴地把编好的蛋袋挂在身上,就等锅里的茶叶蛋煮熟,好把它装进小网袋里。那时,我们多开心!总是舍不得吃掉蛋袋里的宝物,直到实在忍不住了,才依依不舍地慢慢品尝。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包粽子。乡下包粽子很特别,包的粽子也最清香。因为我们是用棕榈叶当绳子去裹一个个粽的。一整锅放在炉灶里烧,那气味香飘万里,馋得我们恨不得当场就把它们从热锅里捞出来吃掉。
这样算包好一个粽子,然后每根棕榈叶上都会系一个翠绿的粽子,这样整一面的扇状叶上就挂满了粽子,一起下锅,一起被煮熟,然后一起被挂在厨房中央天花板上垂下来的钩子上,据说这样可以放最长时间不变质,想吃摘一个,再摘一个,最后它们以很快的速度进到我们这群馋猫肚里。大人们总是在一旁会心的笑。
你最爱吃什么馅的粽呢?甜枣?红豆?蛋黄?玉米?肉?(硬币?当心一串粽里藏的唯一一个硬币馅的粽!)小时候,我最爱吃粘米肉粽!万水千山粽是情!粽使过了二十多年,每当闻到粽叶散发出的清香,都很容易把我的思绪带回小时候!突然,有点不想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