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意的栖居是我们的追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唤醒心中的诗意居然成了现代人奢侈的享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不能追随本心,沿着诗歌的溪流回溯过往,居然成为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精神状态。
海德格尔曾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成为几乎每一个地球人的共同向往,栖居的诗意俨然膜拜的天堂。因此他呼唤人们需要寻找回家的路,坚守本心。时光匆匆,岁月留痕,我们走得如此匆忙,好像已经忘记出发的方向。这也正如他在《远景》中所描述的那样:“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这似乎只是在我们的想象中构筑的一个古老的神话。在俗世繁华之中,心中诗意的细胞似乎退化到零余,我们心灵的泉水枯竭,我们是那么迫切地期待着应时的甘霖,唤醒心中的诗意竟然变得如此重要。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听一听《诗经》中返乡征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远古惆怅;品一品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深情眷恋;读一读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凉无奈;悟一悟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旷古愁肠;想一想蒋捷“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诗意情怀。寄情山水,医治情殇,疗救心灵的创痛,追寻栖居的诗意,已经成为每一个执着的现代人期待的那一抹微光。
少年时意气风发,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中年时岁月跌宕,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徜徉?老年时看破红尘,何不品一盏香茗诗书寄余生?中国人是敏感多情的,虽然我们不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忽然诗情涌动于胸;总会有那样一个瞬间,我们品味生活,给心灵补充营养;总会有一个难得的契机,我们渴望寻找真实的自己。
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在秋雨迷蒙中我和诗歌有一场心灵的约会,来感受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人生。这是一个庄严的生命仪式,追寻诗意的源头,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漫游,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从一草一木中细数流年,走过千山万水体验诗意人生,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内心深处,为生命着色,让灵魂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