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傅盛老师的文章《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有收获也有感悟。收获的是,了解到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在于认知。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认知迭代的本质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认知,几乎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不可量化的。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傅盛老师还把人的自我认知分成四种状态,这四种认知状态从低到高,不断升级,就是自我成长的体现。
比照自己,开始自认为是一个平和不张狂有自知之明的人。应该属于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一类。细看才发现,第二类的归类是,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自己只有平和之心,却无敬畏之心。自己只有平和之态,却无空杯之态。除了态度并无行动。所以如此归类,自己也只能算是第一类中态度比较好的认知者。对于傅盛老师列出的认知的四种状态,我感到无比羞愧。在认知的四种状态中,我处于最底层,需要进升的空间还很巨大。
傅盛老师提到认知的升级要落实到行动,正如笑来老师所说的践行。而我理解为从想到做,不知可否?
从想到做
胡绳在《想和做》里写到: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我就是文中所说的"空想家",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呆想。即使能想出一大堆"道理"来,也算不得是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就比如,我最近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如何解决移动空调的噪音问题。(本来这个难题不是我们卖家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是生产厂家的事。但是,中国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很好的解决,而市场又有需求,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我们只好自己想办法了。)开始我是利用反向思维,不能从机器上解决噪音,那我就从客户中解决问题——给客户带上降噪耳塞。可是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带上耳塞耳朵不舒服。后来,我又买来隔音棉,想把空调包起来从而降低震动噪音。还是不行,太丑不说,声音只是变得更加沉闷,并没能降低多少。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做了,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