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 “躺平” 被开除:敲响担当作为警钟

近期,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年轻干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有着大好前途的青年干部,却在工作中 “躺平”,不仅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借用管理服务对象钱款、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还不履行职责,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 ,最终沦为阶下囚。无独有偶,此前深圳一位 试用期公务员陈某某,因在试用期内频繁请假、不走流程、无视领导意见、工作态度消极等 “躺平” 行为,被单位取消录用。这些案例为广大青年干部敲响了警钟,“躺平” 不可取,奋斗正当时。

青年干部“躺平” 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部分青年干部自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受个人利益至上、个人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集体观念弱化,个人主义抬头,将公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消极对待工作。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丧失原则,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工作环境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基层工作运行加速,青年干部作为主力军,不仅要奋战在一线,还要应付各种表格、考核、材料留痕等形式主义工作,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焦虑情绪郁积,热情被消耗,进而产生 “躺平” 心理。此外,部分青年干部个人发展规划缺失,过于追求晋升目标,当在提拔晋升中遭遇挫折,感觉努力得不到回报时,便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对工作失去热情,从积极进取转向消极 “躺平”。

青年干部“躺平” 危害极大。从工作层面看,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阻碍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政府部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公共事务需要积极高效地推进,“躺平” 干部的不作为会使工作停滞,延误发展时机。从社会层面看,青年干部本应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 “躺平” 会传递消极信号,影响社会风气,尤其会让公众对公职人员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产生质疑。更为严重的是, “躺平” 且违法违纪的干部,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侵蚀了公共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为杜绝青年干部“躺平” 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加强思想教育,筑牢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根基。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廉政教育等,引导青年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其次,优化工作环境,减轻青年干部的工作负担。切实整治形式主义,减少不必要的考核和材料要求,让青年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秀、积极担当的青年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在晋升、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发青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关注青年干部的个人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成长机会,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看到发展前景,明确努力方向。

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绝不能“躺平”。每一位青年干部都应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部门也应加强管理和监督,为青年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共同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