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读书打卡第11天,读《思维里的墙》有感2020.3.12

书名,思维里的墙,

时间,半小时

记录,


今天读的这本书叫思维里的墙。我看了一下购买时间,是2010年买的,十年过去了,再看这本书,里面的某些说法,仍有教育意义。



心态源于心智模式,你的心态好坏背后的逻辑,是关于世界的不同假设而决定的。

心智模式无所谓对错,只是是否有效之分。也就是做事的方法千万种,做成就行,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做成就好。

举现成例子,当下全世界疫情爆发,各国应对心态不一。

中国是举全国之力,全力应对,封城消杀,宁可经济短时间受损,也要及时消灭疫情。

美国呢,是放任自流,口罩不提倡戴,也不积极检测,也不封锁疫情爆发地区,听之任之。

他们的逻辑是,反正口罩没多少,进口生产都来不及,都让戴也不够分,干脆别禁止。

他们分析新冠肺炎死亡率,比流感稍微高一点点,死的多半是老年人,所以认为干脆让自生自灭算了,能抗的过去就活,抗不过去活该。当然明面上不敢公开讲,但就那个意思。

你看见没,一样的疫情大爆发,中美两国的应对策略却大相径庭。你怎么评价?

都是大国强国,经济数一数二。想法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因为国情体制不一样,中国是一党制,上下一心,政令上传下达直接执行。

美国是三权分立,互不统属,要扯皮商量。商量需要时间,疫情却时不我待,这就是矛盾纠结所在。

这个事例举的有点大,关于政治评论,很难讲,敏感,算了,不说了。

还有通过一些事例,我想说,很多的心态好坏与否没有定论,因为他们之间背后思考逻辑背景不一样。

比如,也许你读书成习惯,码字轻而易举,我喜欢搓麻自驾,写字很挠头。

现在面对同一个任务,✍️文章,对你来说,驾轻就熟,一挥而就,对我来讲,磨蹭半天未必有结果。

心态再好,心智不一,背景不同,效果不一样啊。

就好比此刻我费劲脑筋写这么多字,你看后,仍感不知所云,我却已经大费周章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