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崇尚自由的人,我一直希望能多到不同的地方看看。
我的学生呢?
作为外面来的支教老师,我们会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介绍外面的情况;对于家长,能走出去是件好事,他们清楚读大学、到城市打工所能带来的改变,但即便不能,家里还是有田有地有农作物能满足生活的,因此他们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对于学生,他们还小,不太能理解外面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对于外面的好奇和兴趣是毋庸置疑的。
在城市里,在我的同龄人,有人选择漂泊,有人选择安稳。虽然我总想着外面,但是有时候又觉得安稳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有时候我在想,我在跟学生反复地强调“探索世界”的班级主题,不断分享外面世界的主题和内容,是不是有点过于强行植入自己的世界观?
学生会不会误解,必须就得走出去?在山里自给自足,安居乐业,难道就不能是一种选择?
有时候,思考到自己的选择的时候,我也会想跟”学生选择“有关的问题。
农村家长有不了解的,也有不擅长表达的,不会过多地跟孩子们探讨“走出去”的问题,更少说分享山外的世界;当地老师对于这类课程或者内容的设计并不多,课堂上认识外面世界的渠道主要还是课本;我们,支教老师或许成为了山外世界的主要信使,是他们认识不一样世界观的重要渠道。
探索世界的班会、心灵导师活动、小笔友项目、游学活动……这些都是支教两年中,众多熟悉的“外界教育”。如果我们不谈谈山外的世界,他们的世界观可能会更狭隘。
我觉得,留下来或者走出去,都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分对错,更无绝对好坏。并无哪条定律要求孩子长大之后就必须要出去,或者对山外要时刻抱有期望和定为目标。
但是,我们至少要尊重他们选择的权利。他们需要机会去客观地认识到山外是个怎样的情况,有些什么不一样的人和事。留下来耕作为生,还是走出去寻找别样轨迹,都可以是很好的选择。
因此,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我们都有必要让孩子了解更多不一样的世界,至少我们要让他们更多知情的情况下,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和权利。
无论山里山外,无论安稳自由,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