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吗?
当然,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哪怕是夫妻过不下去了,为了孩子隐忍选择不离婚的是母亲,即便是离婚了也拼命争夺抚养权的也是母亲。
每个生命的诞生,男人只贡献了一个精子,而女人却忍着各种不适孕育了十个月,都说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母子连心怎么可能不爱孩子。
当然由于每个母亲的眼界格局不同,爱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都会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带给孩子。
看《知否》的时候,听到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的很有感触。
每个母亲都在尽心尽力为自己的子女谋划,从衣食住行到婚姻嫁娶,甚至仕途前程,直到自己老了,死了,真的是为孩子操一辈子的心。
可剧中却有一位奇葩的母亲,独自含辛茹苦的把儿子养大,本来是母慈子孝,眼看着就要看着儿子娶妻生子,一家和乐,却不惜伤儿子的心,毁儿子的前途,惹怒婆家也要让亲外甥女做儿媳妇。
发现外甥女并不是个清白姑娘后,她并没有责备姐姐的欺瞒,还是央求婆婆,勒令儿子把外甥女当贵妾养在府里。
这个奇葩的母亲,就是贺弘文的亲娘。
从表面上来看,贺母疼爱外甥女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儿子,从一个母亲的天性来说,她这么做没道理啊。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贺母宁愿毁了自己的儿子,也要帮衬外人,哪怕最后知道被人欺骗利用,也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呢?
1,
贺母的出身并不高,且性格有点懦弱,比起性格泼辣且嫁入官宦之家的姐姐,嫁给行医世家的她自然不能跟姐姐比。
贺弘文出生不久,父亲就过世了,贺母也开始整日缠绵病榻。
贺老太太生了三个儿子,娶了三个媳妇,虽然大家平时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家族琐事也是贺母的二嫂操持。
但看着二嫂把家里管的井井有条,得到许多夸赞,她的心里并没有因为省去许多麻烦而高兴,反而更不是滋味(觉得自己没用,在贺家没有存在感)。
贺弘文小的时候,她想让贺弘文读书科举,走仕途之路,可贺弘文就喜欢跟在祖母的身边学习药理,对读书完全没有兴趣。
所以到最后她也没能影响贺弘文,贺弘文还是继承了贺家的祖传医术,做了大夫。
这样看来贺母在贺家活得挺憋屈的。
在娘家时,姐姐处处占尽风头,嫁人后,姐姐还嫁的比她好,而且还看不起贺家。
哪怕小时候曹锦绣跟贺弘文青梅竹马,姐姐都不愿意给孩子们定下亲事,而是一心想着给女儿找个更富贵的官宦人家。
在婆家,贺母也没有存在感,自己最大的靠山丈夫死了,靠着公公婆婆的怜惜过日子,虽然没有缺衣少食,但不能为家族出力,又能换回多少尊重,估计连下人都会在背地里嘲笑她。
贺弘文虽然是个孝顺的孩子,但从小跟在祖母身边,跟祖母的关系明显比跟她这个母亲还要好,而且贺弘文两件终身大事都不是由她做主的。
她想让贺弘文读书科举走仕途之路,贺弘文受到祖母的熏陶偏偏喜欢做大夫,要娶的妻子也是祖母老闺蜜的孙女。
虽然贺母也挑不出明兰半点毛病,但总觉得自己生的儿子养了这么大,自己连做父母该有的权利都没能享受。
在贺家生活的几十年,贺母一直生活在郁闷里,她为自己没有存在感而难受,为自己没有话语权而愤恨,更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而深深的自我否定。
这些纠缠在一起的负面情绪让贺母整个人都不好了。
2,
当姐姐来信说要来投奔自己时,贺母那宛若一潭死水的心里起了浅浅的水花,她并不为姐姐以前看不起自己而难过,也没想过要落井下石,她想全心全意的帮助姐姐,来证明自己是个有用之人。
找房子,给银钱,置办家具,添置下人,贺母对曹家的帮助尽心尽力,处处想得周到。当曹姨妈提出要曹锦绣嫁给贺弘文为妻时,她明知道婆母已经跟盛家说定了,贺弘文也跟明兰处了几年了,就等着孩子大了就定亲,准备迎娶了,可她还是动了换儿媳妇的心思。
她没有直接拒绝姐姐,而是把整件事情都告诉了她,还提供了盛家祖母和明兰去贺家赴宴的时间,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借曹姨妈的手搅黄了贺弘文和明兰的亲事。
明兰不香吗?
父兄都是朝廷重臣,且对她疼爱有加,虽然是个庶女,但从小养在祖母身边,且记在了大娘子的名下,也算得上是名义上的嫡出。更何况,明兰要相貌有相貌,要能耐有能耐,而且还识礼孝顺,这样的儿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贺母为什么还不想要了呢?
当初盛长柏讨老婆时,王若弗也想让亲外甥女康允儿来做儿媳妇,原因是康姨妈求到她的面前跟她说了很多吹捧的好话,看着以前对自己趾高气扬的姐姐这么低三下四的求自己,王若弗心里很舒服,就想着收了康允儿这个儿媳妇,姐姐以后对自己肯定会百般客气。
贺母跟王若弗的心理还不同。
以前趾高气扬看不起她的姐姐现在求到她面前,她心里肯定是舒服的,她想帮姐姐这个忙不只是因为姐姐的祈求让她心里舒服,而是想证明自己是个有用之人。
她知道此时的贺弘文更喜欢明兰,她也知道娶了明兰去贺弘文乃至贺家的以后都会更好,而曹家只会是个拖累,可是“想证明自己有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心驱使着她宁愿不要以后的种种好处,也要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也不合理的“任务”。
在她看来,只要能让曹锦绣嫁入贺家,就能证明她的能力,权威以及在贺家的地位。
3,
正常人被人骗了耍了会怎么样?找别人干一仗,至少应该会很生气才对,可贺母为什么被骗了两次还是一门心思地维护曹锦绣?
初见明兰时,曹姨妈给曹锦绣穿戴一新,挽着精致的发髻,嘴上言语轻佻的说明兰长得美,还不忘提及自己女儿是受了苦才面色不好,好好养一阵也不会输给谁,还说起了曹锦绣跟贺弘文儿时青梅竹马的情谊以及难舍难分的场景,明摆着想让明兰知难而退。
贺老太太一怒之下揭穿了曹锦绣并非女儿身的事实,一旁的贺母惊讶的看着姐姐,可曹姨妈却没有流露出半分愧疚之情,只是降低了要求,把曹锦绣从贺弘文的正妻降成了贵妾。
同样是对自己的姐姐,康姨妈让自己的女儿康允儿抢了如兰的婚事时,王若弗气得跑到康家去吵架,可面对姐姐拿个嫁过人的外甥女想蒙混过关做贺弘文明媒正娶的妻子时,贺母居然只是惊讶,难道不生气,不愤怒吗?
自己的儿子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有,却差点要娶个二婚的女人为妻,还是个讨不到半点好处的累赘,这是圣母心泛滥到家了吧。
可是贺母的重点不是生姐姐的气,而是想着如何帮助“苦命”的曹锦绣留在贺家。
终于在贺母跟曹家的集体努力下,贺弘文“心软”收下了曹锦绣,为此也失去了明兰。
贺母并不替儿子难过,也没有感觉对不起儿子,她只想着在老太太没有给贺弘文说新的亲事之前,多多撮合他和曹锦绣,培养两个人的感情,让曹锦绣能在新人入门前站住脚跟,保证一辈子不受委屈。
她想趁着自己还有口气在,还有个母亲的身份能压着贺弘文,给曹锦绣以后的生活铺平道路。
明明贺弘文才是她的亲生儿子,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亲骨肉,她为什么总想着帮曹锦绣呢?
因为只有帮助“弱者”才能让她觉得自己有价值,在她看来贺弘文贺家都是强者,而他自动把自己和曹锦绣归为弱者阵营了。
哪怕到后来贺弘文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和女儿也没有挽回贺母的心思,她依旧为自己和曹锦绣的前程努力着,总是压着儿子多去曹锦绣的房间探望。
后来曹锦绣生了歹念,给贺弘文下药,让怀了曹家兄弟孩子的心腹丫头去爬贺弘文的床,妄图让贺弘文当个给曹家养孩子的冤大头。
这次贺母是真的生气了,可一气之下病的更严重了,临死前还拉着贺弘文的手,让他承诺不能责怪处罚曹锦绣,让他这辈子都要好好照顾曹锦绣。
最终贺母用自己的死给曹锦绣挣下了下半辈子的安稳生活。
做好人做到这份儿上,世上怕是没有几个了,贺母这是圣母心吗?我想更多人肯定认为她心理有病。
4,
一个被长期否定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心理疾病,贺母就是这样。
这种人得不到外界的认可,就会觉得自己没用,就更想证明自己。
贺母明知道帮助曹锦绣会损害自己儿子的利益,可当时的情况下,自己被认可被指望的感觉让她不会考虑到儿子的利益,她把帮助曹锦绣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当成了自己唯一能做而且必须要做成功的事。
哪怕发现自己被骗了,也不愿回头,不想清醒,这时候的贺母没有理智,支撑她的只是心底那一份想努力证明自己的希望。
贺母死时,贺弘文没有半分悲伤,心底还透出了一种解脱的感觉。母亲做成这样,贺母时真的可恨,可悲,也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