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突发脑溢血走了,村里的小卖部最后还是关门了。
春节回家的时候发现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小卖部破烂不堪了,那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我们那一代所有的记忆和童年。想不到大半年没回去,一切就物是人非了。
李二是个残疾人,右脚瘸了,听说出生就这样,但是身残心不残。自己开了个小卖部,生意一直都还不错。以前听爸爸说过,他们小时候是发小,难怪只要老爸回家在小卖部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多。小卖部特别热闹,都是下象棋和开三公的,每天都有人在那里玩,围观的人也不少,都是轮流着玩,尤其是都带着孩子去的,自然小卖部的生意也不错。
读小学的时候村里安装电话的人家很少,小卖部是首先安装的。很多外出打工的孩子都会打电话到小卖部,李二会通知谁家的孩子几点钟又打回来。那时候接电话是不用钱的,只是大家都象征性给一点。因为李二开这个小卖部也容易,一个人忙前忙后的。
李二结婚很晚,媳妇是大他几岁的一个外地婆娘。长得有又丑又黑,听说是从西北的山区跑出来的,还带着两个比我们还大的女儿。大家都叫她李婆娘,她也不计较。后来听大人们说,李婆娘是被打怕了带着2个女儿偷跑出来的。原来的家里还一个儿子,那家人看得特别紧带不出来。李二也不介意,就这样算结婚了。李二还送那两个女孩去读书了,只是基础太差,最终还是没有读完初中。婚后李婆娘还给李二还生了一儿一女,那个小卖部是他们一大家子的唯一收入来源,可想而知李二的压力有多大。
平时李婆娘就务农,李二负责看店。在李婆娘没来的时候,李二是一个好人。大家买完东西都不会马上离开,总喜欢在小卖部跟李二聊聊天。他是乡亲们眼里的老好人,为人和善助人为乐。我记得有一年我大哥出去广东打工几个月没有消息,我妈妈慌的没影子了。有一天一个老乡打电话到小卖部说有我大哥的消息,但是那时候李二找不到我家的人。他就这样跑出了店拔腿跑到田里叫我妈妈听电话。最后我们获得了大哥的确切消息,妈妈也放下了心里的石头。那时候妈妈特别感激李二,但他却摆摆手说没什么。
我们小时候感冒发烧的时候从来不会去医院,一般大人们会去小卖部让李二帮忙配点药,也不贵就几块多钱而已,不出几天就好。一般李二会说吃2天没有用的话就去医院打吊针,但是这样的情况很少。基本上都能在他的药下痊愈,那时候我觉得李二的小卖部特别神奇。什么都系都有的卖,就像哆啦a梦一样神奇。
有时候我们口渴的时候,会去小卖部讨水喝他都会用给杯子舀给我们。他那个木架子上有2个塑料口盅,一个是他刷牙用的,一个是专门给来人喝水的。那时候还小也不懂卫不卫生,有口水就喝。
以前老爸炒菜炒到一半时候才发现家里的调料没有了,就会打发我去买。有时候老爸没空掏钱,就跟我说“你去跟李二说,先赊账,啥时候有空了我去再给。”李二都会给赊账,有时候还会给我一个小糖果。其他孩子去买也是这样,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帮家里打酱油。后来小卖部还有了冰箱,李二也同意帮我们把水放在里面冰,中午吃完饭去上学的时候就去取。
可李婆娘来了之后,李二变得‘小气’了,以前的待遇再也没有了。以前我们中午没事做就喜欢在小卖部门口玩儿,李二也不赶人,渴了还能讨口水喝。但是李婆娘看店的话就不准我们在那里玩,说影响她做生意让我们赶紧回家。村里的大人看是李婆娘看店基本上买到东西就走,以前去买东西的时候不够钱李二都会先记账,可李婆娘不赊账,所以生意也一般。有时候确实碰到跟李二赊账的人,李婆娘都会说几句,这样他们就会拌嘴,慢慢的大家就都不赊账了。
李二终于有老婆孩子热炕头了,却没享几天福就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候村里的人都以为李婆娘会跑,结果没有。只是那个小卖部没有了,那些大老爷们空闲时候的消遣,我们对童年的念想,也都随着那个小卖部的坍塌而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