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由一张照片和一通电话而虚构的一碗豆花饭,经网络发酵后竟成为一众喜欢的美文,点击量噌噌上升(在今日头条上点击量已过万),评论也一路开挂。究其实并不是我的文字如何地好,恰是豆花饭三个字拨动了网友心中隐秘的那根弦一一那是一根牵扯了乡愁与回忆的弦。
这碗豆花饭到底好不好吃?带了被自己撩拨起的好奇心,邀约了一干人,中午便直奔那家"余福明豆花饭店"而去。
饭店在邓公场的六水门街上。赶邓公场,在我记忆中是个稀缺的事。好像仅在幼年时随大人来过一两回,当时赶场的人真多,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长长的街道被人流、货物塞得满满当当,农具、牲畜、日用品、蔬菜、各类小吃、杂耍,大到一头牛小到一颗螺丝钉都能买到。就在那仅有的一两次,我还差点走掉了!一个人闷头闷脑地往前走,却不知大人已经停下来买东西,一定神才发现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呆在人群中,仿佛站在孤岛上随时要被潮水淹没,心里直发虚,差点哭起来,还好大人已赶上来,眼泪花儿又硬咽了回去,虚惊一场。
这么繁华的邓公场,现在成了什么样子?空空荡荡的街上,石板路木头房,几朵闲花几株野草,头顶一片窄窄的天空,稀稀拉拉走过来几个老人,处处写着一股寂寥。据说场镇上大半人家已经搬到新型社区去了,赶场天由过去的逢双赶变成了没人光顾而歇菜,曾有的热闹已一去不复返了。
但余福明的豆花饭生意依然好。这家我想像过无数次的老店终于现身了,它亲切地在店门当口摆了几个炉灶,上面依次放着蒸菜煮菜若干个锅,豆花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红通通的蘸水碟子真的好巴适,整整齐齐地码成一排接受我的检阅。很好,一切尽在我想像力的掌控之下!
味道怎样?我吞咽着想像中的豆花,手拿筷子夹起一坨,不老也不嫩火候刚刚好,雪白松软滴溚着亮晶晶的汁水,在色香味俱全的蘸水里一滚,浓烈的海淑水迅速将之浸泡得失了原味,却因之更添了华丽丽的鲜香与麻辣,放入口中,舌尖上立即悄悄缠绕了一种叫做舒爽的感觉,五脏六肺无不迅速感应起这股舒爽来,浑身通泰煞是过瘾,难怪乡亲们吃了20年都还吃不腻,这根本就是设在他们家门口的公共食堂嘛!同来的却说这家豆花不如永兴场的好吃,我愣怔了一番竟无法反驳,脑海里搜索着以往吃豆花的记忆,发现自己只能给它打75分一一在平均线以上,并不算最上乘。
但网上的同志们都把余福明豆花夸成了鲜花一把把,凭什么呢?难道他们吃的和我一样,都是想像中的味道?来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农家小吃很实在!吃得舒服!花钱又少!"我就是邓公场街上的,离开那里多年。每次回来都会去看看我童年少年记忆中最幸福的地方,然后一家在余福明家把豆花饭吃了才回去!""2012到2015年,在邓双住了接近三年。那时候,一起合住的是同单位的小伙子。两个大小伙子经常晚上切邓公场的这家豆花饭,一份凉拌肉,一份火爆卤肥肠,还有必不可少的豆花,价廉物美。大快朵颐之际,再整上二两白酒,畅谈人生……好久一定要回去感受一下"……
原来,大伙儿吃的是乡愁,吃的是记忆!
我们一行人围了张大桌,桌上摆满了店里的豆花血旺凉拌肉卤猪耳朵粑粑菜等更式招牌菜,说说笑笑品评着豆花,都感叹天天瞎忙,好久没这么放松惬意地热闹过了。店子不大,食客却是来了一拔又一拔,生意奇好,夫妻店里的两人竟有些招呼不过来。食客于是自己动手找杯子找酒杯,找盆盆添饭,要喝汤?自己随便在鸡汤鸭汤豆花汤里选。老板只顾着专心致志地切菜,没功夫理会一旁的我,本人其实在心里好想对他说:你肯定没空耍手机吧,你不知道你家的豆花饭在某个范围内已成为网红,一拔拔的好吃嘴都要闻讯而来,你会更忙活的!
酒酣饭饱后,我们沿原路返回,才发现这里还保留着供销社、五交化店,还有两块钱的理发店,小狗在斑驳的墙边慵懒地打了个呵欠,几个老婆婆摆完龙门阵后各自关门休息了,这里的时光实在慢,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听到同伴说这儿太破败该拆了我很生气,因为我好想现在就搬到这里来,可以看看猫儿狗儿打架,时不时吃吃余家的豆花,再看房檐上的雨水是怎样的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