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昨晚没睡好,今天醒得格外早。想到学校还有共同体活动,我匆匆赶上六点的81路公交车,踏着晨雾走向校园。
走进教室时,已有几个孩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我安排他们抄写关于天气寒冷与炎热的四字词语——这些正是昨天试卷上错误最多的地方。七点半,琅琅书声准时响起,孩子们认真复习着“过关清单”。不到二十分钟,任主任通知前往大会议室,我组织学生有序入场,新的一天在忙碌中拉开序幕。
第一节课是瓦市小学唐欢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混合运算》。唐老师讲解清晰,逻辑严密,将知识点梳理得明明白白。然而站在学生角度,这些内容并不容易完全掌握。提问时,依然有孩子答不上来。同事说这个知识点本身不难,我却观察到课堂上有趣的差异:男生更踊跃发言,女生虽安静内敛,但学习踏实认真。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最自然的方式成长,这何尝不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大课间,男生们在操场上欢快地跳绳,女生们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运动的活力与安静的交流,构成了课间最真实的画面。
作文课上,王英杰第一个完成了《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文章是写给他妈妈的,真挚动人。征得他同意后,我拍照发给了他妈妈。
很快收到了回复:
“甘老师,谢谢您。读完儿子笔下的我,心里百感交集。平时通电话,他从不曾这样表达。作为母亲,没能陪伴他成长,我一直心怀愧疚。看到这篇作文,既感动又欣慰,原来他一直都懂妈妈的心。平时辛苦您费心了,真的非常感谢!”
接着发来一张首饰照片:
“老师您看,这是他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的项链,说要等我回家时送给我。虽然只是在拼多多上花六块钱买的,但这份心意无比珍贵,我一定会好好珍藏。”
晚上回到家,我才看到这些消息。我回复他妈妈:“孩子心里一直惦记着您,有空不妨多通通话。”
同时,我也把王英杰妈妈的这些话转给孩子看。他腼腆地笑了,眼神里闪着光。想起之前有一次,他的作业突然变得特别工整,我问起原因,他说:“因为妈妈会看到我写的字。”后来才知道,是他妈通过视频看到我的批注,就把每个字都写得端端正正。
下午我把他的试卷拍给他妈妈,留言说:“这是今天的试卷,知识点掌握得不错,就是书写还可以更工整。孩子很聪明,只是有时贪玩,需要正确引导。”
她简单回复:“好的,老师。”想来是在忙,我便回了一个握手的表情。
这些朴素的交流,让我深深体会到:家校之间这座桥梁,承载的是理解,传递的是温暖。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用心守护这份珍贵的信任。
夜深人静时,读到几句诗,不觉驻足抄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天涯地角有穷时,唯有相思无尽处。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诗句零落,情意绵长。在教育的路上,我们见证着每一个成长的瞬间,也收获着不期而遇的温暖。这样的日子,平凡,却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