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每当读到这句话时,心中就升腾起一种力量。
是的,"立志行仁"是内心的呼唤。作为一个小学生,我把"行仁"当作志向。这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熏陶,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教化,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引领。
孔子说:“立志行仁,就不会做恶了。”为什么?因为“仁”既真诚又主动,一个人真诚而主动的为善,代表他行仁的开始。在儒家思想里,真诚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因为人性是向善的,人性向善有一个重要前提,即人要真诚。一个人真诚向善,才会自发的要求自己去做该做的事。
那么,该如何行仁呢,具体如何去做。孔子也有他的回答。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阳货》
孔子认为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是五种重要的品质。能践行这些品质就能接近"仁"。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作为有志的阳光少年就知道该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这些品质了。我们宽厚,不计较得失,包容他人,团结同学。我们诚信,不欺骗老师同学家人,一句顶一万句。我们勤敏,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更加强大而读书。我们庄重,明白自己的责任,懂得担当。我们慈惠,知道体谅他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而要培养这些品质,多读书,是最重要的途径。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身上会自带一股书卷之气,因为古时候的书本内容集中体现一个礼字,读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受书本内容影响,一言一行依书而为,形成读书人所特有的言行举止。
慢慢的我们就会明白,那些想不通的事,一些道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早就有了答案。你回过头会更加尊重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往上走的基石。
礼敬中华传统文化,争做中华好少年。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行仁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胸存仁义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会一直往前走,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