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教研的内容是教学中的感悟和反思。嗯,我突然就想起了几年前我上过的这一节课。课的题目是音乐游戏《小松鼠摘果子》,当我们学会唱歌之后,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游戏的玩法:全班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手放背后,另请幼儿(六个)戴头饰扮小松鼠,在圈中围成一个小圆圈,面向圆心蹲下,大圈上幼儿两脚原地起踵头向两边摆动.小松鼠起立转身,用松鼠跳步寻找松果,当开始唱刺溜时,小松鼠两脚跳;当唱到我是小松鼠时,小公鼠要站在大圆圈上,一个幼儿面前做跑跳步;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小松鼠迅速跑到圆中间去捡一个松果回来。 我记得当时设计的,嗯是小松鼠多。然后松果少。没有捡到松果的孩子就要退出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兴奋。玩的也非常的开心。很快孩子们就掌握了游戏规则。没有捡到孙国的孩子也很自觉的退出了游戏。因为想到玩游戏的时候必须兼顾全班的每一个孩子。所以玩游戏的时候我总是想着把性格开朗的和内向的嗯,和在一起玩儿。这样可以相互带动一下。当玩儿到第四遍游戏的时候,一般其中有一个胆子最小的王一涵高高的举起了小手。我说你也想玩游戏吗?他点点头。王一涵小朋友一直是我们班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的孩子。他几乎不参与我们的活动。上课提问他的时候,他也是用点头或者摇头来回答。一看平时让他玩游戏呀,或者是做什么事儿呀,都是给他说不清说不尽的好话。今天今天他居然主动要参与游戏。我当时很开心呀,就让他也进来玩游戏啦。在玩游戏过程中。果然他和平时一样。像个木头人一样站那儿一动不动。到最后小朋友们都去抢松果的时候。他的小脚往前挪了几步又不动啦。所以就剩下他自己没有抢到松果,接下来该是他退出游戏了。但是他低着头,小声抽泣着,我的脑海里不停地在转圈圈。(如果没有学习去学习心理学的话,我可能会更倾向于游戏规则,按原定的教学进度走,我想到的是孩子心里很脆弱,人人需要被尊重,给孩子一次成功的体验 ,或许孩子的人生就会改写 。)还是第一次愿意参与游戏就失败啦!心里该是怎么的难过呀?于是我笑眯眯的说。孩子们老师有一个提议:今天老是觉得王一涵小朋友特别的棒。他都能主动参加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啦,老师非常的开心。可是呢?王一涵小朋友做小松鼠的时候没有抢到松果。但是他还想玩儿这个游戏。你们谁愿意把你们抢到的松果送给他一起分享呢?于是剩下的五个小朋友都争着把自己的松果送给他。有个性格活泼的孩子还对他说。下次抢松果的时候我教你怎样抢。你必须得跳的快一点儿,然后才能抢到松果。就这样第二次玩游戏的时候,他不再像个木头人啦。他的身体也轻轻的活动着。尽管不是那么的协调。等到抢松果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带他一起抢,他们两个每人都抢到了一个松果。王一涵开心的笑了,尽管不自然。后来慢慢的,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一起游戏活动时,他也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啦!(体验式教育的灵魂 ,给孩子植入我能行 !我可以!我很棒的信念 !)
这节课我之所以记忆特别的深。是因为上班很多年后,我都不太认识这个孩子啦!但是这个孩子和他的家长还认识我。今天中午我把本次活动对照《三至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觉得我应该是为孩子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孩子敢于并乐于表达和表现。我给到了他足够的尊重。其实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的内涵是?让孩子快乐的学习。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