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请回答1988》时,即使有个很野蛮的姐姐却还是很羡慕德善,羡慕住在双门洞的她有一大群仗义的哥儿们,羡慕她被正焕小心翼翼不露声色地保护着,羡慕她被阿泽弟弟般地依赖而在孤独时又被阿泽大胆地追求着。嗯,羡慕德善的好人缘和那个时代简单又炙热的回忆,没有智能手机去抢占休闲时光,多了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把酒言欢。完结时,心塞地失落了好久。
最近《最好的我们》重播,又把之前写过的观后感搬出来老生常谈一下。原著党不在乎改编成电视剧的情节怎么样,最重要的就是选觉,电视剧版的《最好的我们》选觉很棒。
刘昊然简直就是从原著中走出来的余淮:小麦色皮肤 ,小眼睛,虎牙,笑起来一脸得瑟再带着点憨厚,cos流川枫简直满分,理综总是难不倒他,喜欢在语文课做物理试题,嘴里说着小爷我,一副玩世不恭却内心藏着远方的架势…对于一个97年的男生,喜欢就这样毫不遮掩地降临了。
我认真地想着我特么一个92后,理智应该排在花痴和玛丽苏前面吧,可是为什么继93朴宝剑之后又陷入了“这种傻白甜网剧”,被八月长安的文字打动也好,被“不狗血的85-90后的青春写照,没有堕胎没有车祸,只是讲普通人的青春”的宣传片感动也好,被刘昊然帅裂也好…怎么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燃起像高中时期的追星疯狂痴汉脸了。
可能是因为一句台词吧
“我们一直做同桌吧…”
“好”
年轻的我们总是喜欢承诺,不管不顾仪式感,不管不顾未来的不确定性。
问一句话很简单,回一句话也不会深思熟虑联系到久远的以后。
此时此刻说的这句“耿耿,我们一直做同桌吧”里面掺杂着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以至于后来的后来也就不清不楚地分别了。
“我们一直做朋友吧”
我曾经也和朋友这样说过。说这句话的人应该内里清楚,这句话代表着什么。
它代表着虽然我拥有和你相处的现在,但是我还是想提前预约确保你未来的人生中有我的参与。
它代表着我珍惜此时此刻,可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能隐隐约约让彼此成为陌路,而我想提前和你确认有言在先,以后你可不能厌烦我甩开我离开我。
它代表着这个想法从脑海中冒出,冲破层层理智,它还是在我对一切有足够的把握感之前摆在你面前了,尽管冒着被拒绝的风险,调低了自己的自尊心,做好了充分被否定的预设。
该有多担心啊,该会多丢脸啊。
虽然当初对方说出不作数的肯定答案,但是怂包如我,还是能盯着那个肯定的答复,不露声色地开心好久。想着50年后的我们,相伴爬山逛公园听戏剧打太极…后来越想越美好,越想越像假象,就不敢想了。
世界是一个圆,可我们还是散了。
隔了这么些年,还能回忆起当时那些个放学回家做功课的夜晚都傻不拉叽期待着准点的短信联系的画面,在微弱的台灯下,字从一个个的按键里蹦出来。看吧,看青春剧的时候,总是能带出这些回忆。尤其是这部不狗血的青春剧。
被刘昊然的颜值圈粉之外的,是对里面青春描写大些加粗的认同感啊。
挑选着喜欢的包书皮,让字写的好看的同学帮写封面;男生总爱在午休时跑到篮球场打球,然后带着一身汗味回桌;同桌总是理综高手,收到考试卷后立刻塞到课桌里,同桌偶尔大发慈悲讲解题目或圈重点,我总是帮着同桌掩护他在文综课上做物理试卷…
人啊总爱给回忆添油加醋,偷换滤镜。好像过去总是那么美好。可是那个时候的我,总觉得是最糟糕的日子,每天有无休止的各科试卷,每月有无休止的摸底考试,脸上的痘痘和极差的穿衣风格进一步促成了我怂包的形象。
那时候的少年,好像真的是最好的少年,而很久很久之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我们之间隔着的是怎么奔跑都无法回去的青春。即然无法回去,就只能关上回忆的影像,演绎现在的人生。
其实我知道,少年一直都在。就像我悄悄把你从黑名单中移出,就像你看网页时不小心分享的状态,就像你失手给很久之前的我的朋友圈点赞。
好像最可怕的不是,我们拥有过共同的青春回忆后失联,而是站在时间轴很久之后的我们,再也鼓不起勇气和对方说一声:你好啊,好久不见。
你和我,早已不是以前的你我了。有放不下的在乎,有低不了头的自尊心,有沉重不堪的回忆,还有太多无法言语的隔应。
all right
let it go
let it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