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禽|詠物流變(一):《鬲梅溪令》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這是白石一首著名的詠梅。首先我們把他的意思理順。起句寫花香,又寫賞花人。次句點名地點——水邊。接著三句都在寫賞花者的心理,其中最後一句『玉钿』是一個比喻,喻梅花。這裡用的是一個語典,化了清真的『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一句。下起四句寫夢境,橫陳是美人的姿勢:玉體橫陳。著一『小』字則化艷麗為雅正。其中孤山是『梅妻鶴子』的林逋隱居之地,代指梅花盛開之地。下結最妙,用睢陽生典,如羚羊掛角,不著痕跡。

赵师雄,睢阳人,(隋)开皇中过罗浮山,天寒日暮,见林间有酒肆,旁有茅舍,一美人淡妆靓逸,素服出迎,相与扣酒家门共饮,不觉醉卧。即觉,乃在大梅树下,有翠羽嘈唧其上,月落参横,惆怅而已。——《龙城录》

理順了意思,接下來我們看看白石的章法。

起於暗香和賞花人,又點明地點,為後面夢的情境做鋪墊。承以賞花人的心緒,『又恐』,足見愛花惜花之情。過片四句宕開寫美夢,下結寫夢醒,用睢陽生典。如此開闔動蕩,我們大致可以離出一條情緒主線:喜愛-擔心-喜愛-失落。情感主線上下片遙相呼應,又層層遞進,暗含因果(因喜愛而擔心,因擔心而更增喜愛,因而夢醒失落),章法如此,不得不嘆服。

再則我們來談談白石詠物的手法。白石對詠物手法做了很大的貢獻,如下:

1.從周清真的物、我二元對立統一發展到了物、我、情三大客體的對立與統一。

本來的詠物,主體應該是『物』本身,然而白石卻加入了『我』(即賞花人)和『情』(見上)。這個『情』的加入是繼清真之後的又一重大突破。它既像蘇軾一樣把這個情感賦予『物』,同時這個情感又是『我』本身的(蘇軾和清真對詠物的貢獻容我再接下來的文章中詳細探討)。於是,表面上看起來,作者用筆較散,實際上正是因為加入了『情』這個新的客體造成的。這樣不僅使作品的內在結構更加緊密,而且更是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抒情性。

2.多用通感、擬情。

這篇小詞似乎沒有明顯的通感,我們來看看它的擬情。關鍵就在這一句『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橫陳一詞是擬情,寫出了花的美麗。足這一開始就寫對花的喜愛,直到過片才點出花之美麗。這時候在直接點出來自然就免不了突兀,於是坐著接著寫夢境用了一個擬情,巧妙而自然。這正是這個手法用在這裡的妙處。

3.承江西詩派,側面著筆,用典如羚羊掛角,不著痕跡。

正如我在『讀詞學訣微小結。』中提到的,一說起江西詩派,毫無疑問,第一個想到黃山谷和他的『點鐵成金』。姜白石早年也是學江西詩派的,後來找到了自己的風格,然而這份用典的功夫和這描寫的筆法可沒扔掉。先看用典,下結『翠禽啼一春』首先使景物描寫,對其分地渲染自然不必多說。同時它既點出了夢醒來這一事實,又和典故呼應寫出了失落,回味無窮。在看側面描寫,通過賞花人的擔心側面表現梅花的美麗,通過翠禽的啼叫寫賞花人的失落,這份心思也不是容易學來的。

『拓展閱讀』:讀《側犯》,從上述角度分析其藝術性。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注:以下文字均摘自臺灣國立大學歐麗娟老師在 coursera 上的 mooc 唐詩新思路 王維〈雜詩〉基本解釋 在...
    泳者小何阅读 3,830评论 0 0
  • 『1』 瀨谷是被突然拜訪的警員自醫署請到警局的,那個面目平庸的年輕人將他領到審訊室的門口,然後恭恭敬敬在那兒站住了...
    摸鱼手喵帕斯坦阅读 985评论 0 1
  • 至少 有一个人 怎么样都不会离开我 谁呢 自己呀 没有任何一只飞船 可以劫持我 离开我的身体 呵呵 这个世界上 总...
    雪莉诗话阅读 266评论 10 21
  • 我的师兄M先生坐在我对面,云淡风轻讲给我听他和太太离婚的经过。我静静地听着,不时觉得十分恍惚,仿佛他们十五年的过往...
    薇澜阅读 4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