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

瓦喇大举进兵侵扰明朝内地,那个叫王振的死太监高兴坏了,当然这不是说他有多么高的爱国热忱。别看王振出身卑贱,有点儿小文化,那惊天一割,倒让他在宫中被尊为先生,此之谓“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

后来王振成为朱祁镇的老师,不选他选谁呀?在朱祁镇老爸朱瞻基时宦官是不得干政,何也,宦官大字不识几个,跟皇帝走得最近,却只能做些打杂的工作。这里不是说“没文化,真可怕”,而是“有一点儿文化,真可怕”,王振同志当之无愧。

别小瞧王振同志,明英宗朱祁镇对他可是言听计从,相信王振是从来不会错的。

最重要的一点儿是王振是有偶像有梦想的,他的偶像是明成祖朱棣,梦想是有朝一日在大漠击败蒙古军队。明英宗御驾亲征很大程度上是王振怂恿的结果,王振是个明白人,要是没有了朱祁镇这个活宝,他是不可能跟随军队出征并获得指挥权的。

没见过世面的人,总以为做到一些事情很容易。王振认为打仗靠得是人数,率领20万大军狂嚎狂喊几声还不把瓦喇士兵吓得屁滚尿流。那个时候王振就可以光宗耀祖,给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看看王振也可以被载入史册。只是王振不知道的是名垂千古和遗臭万年只有一念之间。

当王振听说战争的残酷时,他腿有些发软,想要打道回府。此时瓦喇首领也先不知道明军的真实意图,而王振脑洞大开,非得舍近求远,因为他想让军队路过他的家乡来炫耀一下。按说这条路线也是行得通的。请不要小瞧王振这个人,这个时候他的无比高尚的情操显现出来,马上就要秋收了,大军路过他的家乡肯定是要践踏庄稼了。王振一声令下,原路返回。

瓦喇此时清醒起来,尾随在明军身后发动攻击,明军以牺牲五万人的代价争取了三天的宝贵时间。王振同志“不作就不会死”,他突然想到还有一千辆锱重车还在后面,下令军队暂缓前进。此时不得不佩服王振同志的记忆力如此之妙。

一个人犯一次错值得原谅,可要是接二连三都犯致命的错误而不自知,那就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

时机不再眷顾明军,他们被瓦喇军队逼近土木堡,地高无水,明军饥渴难耐。也先派人前来谈判,王振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就在明军刚刚离开战壕寻找水源的时候,瓦喇骑兵横冲直撞,杀明军犹如切菜一般轻松。

王振在乱军中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他没有胡子。结果他被樊冲找到后二话不说就拿着铁锤向脑袋砸去,恭喜王振同志,这下子终于“名留青史”了。

一个死太监掀起千层浪,明英宗被俘,20万精锐部队寥寥无几,可怜“仁宣之治”后竟差点儿遭受南迁的国运。王振同志用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做人,心里还是要有谱的。无知真可怕,犯错而不自知实在是太滑稽。当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梦想时,鲁莽行事就有可能成为千古笑谈。

明英宗被俘后却能传奇似的回国后再度登上帝位,这和他的个人魅力有关,温润如玉,谦逊有礼,镇定自若,最重要的是会说话。

在权力的游戏中,明代宗是被逼无奈登上皇帝宝座的。一来瓦喇军队如此强大,二来京城守卫不足,三来在朝堂上文官们悲愤难抑,当着还是代理政务的朱祁钰的面打死王振的余党,那场面太血腥,太暴力,万一处理不好自己小命说不定就没了。四来人心涣散,搞不好被后人扣个“亡国之君”的帽子。而当宝座被捂热之后,心性就发生变化了。

当从布衣登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去世的时候,在浙江钱塘一个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往日的沉静,几十年后,这个人挽救了大明王朝的国运,没有重蹈北宋南迁的覆辙。此人正是于谦。

历史总是出人不意地给人惊喜,大势所趋,而人类究竟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历史的承载者和旁观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次的夏天和从前不太一样,单车在经过田野轻轻唱……真的无法和你永远在一起,但我会微笑着想起远方的你” 。20...
    媛美榕黛西阅读 1,083评论 8 4
  • 最无心的时刻, 也是最容易心动的时刻。 你无意间投过来一颗小石子, 在我心间荡起一片涟漪。 你的身影来了又去, 湖...
    清心阁阅读 95评论 4 1
  • iOS面试中如何优雅回答Block iOS block循环引用
    小草先生阅读 177评论 0 0
  • “爸爸,怎样才能不让城堡里的水流走啊? ” 沙滩上,小朋友挖着小城堡,但很快发现,城堡里的水在不断向外渗出。他本不...
    磨叽的磨驴阅读 483评论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