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事很优秀,年纪轻轻就做了办公室主任。后来又升职了,调到更重要的部门去任职。 据说与他从小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有关。我听说那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庙会等,比如每年办三次的观音会。心想——"这哪能与文化粘边,这不就是封建迷信吗?"
前不久青白江师子禅院举办观音斋,正好是周末,我也去逛逛,借机一探究竟。
刚进禅院大门,就看见进门左边有个卖香烛的点,许多人都在那儿买香烛,我凑过去看,那儿还有免费的香,于是也拿了三支香。
顺着人流来到大宝殿前,我也学着前面的人那样,把香点燃后上到香炉里,傍边一位义工拿着一把火钳将燃断的香夹到一边。并不断的提醒大家小心点别烫着了。
我急着去吃斋饭,愿都没有许就继续往里走。边走边好奇的四处张望。顺着人流这儿看看,那儿拜拜。不一会就到了结缘斋饭的地方。
里面的义工边为大家打包斋饭,边在提醒大家排好队。 没多久,顺利的领到了斋饭。
旁边有桌子,我就在桌子边坐着开动起来干饭了。别说,这饭菜还真可口。
就是太阳晒着,坐的地方有点烫,后来听见有人招呼——那边过道阴凉的地方也可以坐着吃,我就移到那阴凉地去吃饭了。
我边吃着饭,边看旁边,我的傍边坐着几位正在吃斋饭的人,他们边吃着饭、边拉着家常,大多是互问身体健不健康,工作怎么样、家人怎么样之类的,也有讨论这次观音斋办得怎么样的,很是热闹。
我的对面是一扇玻璃门,透过玻璃门,看得见里面几口大锅热气腾腾的,有人在哪儿忙个不停——洗莱、切菜、炒菜、煮汤、舀汤、分装……。看着这劳动强度还有点高哦。 我就随口问了傍边一位太婆:"你们这儿,请这些厨师和杂工估计要花多少钱呢。"那人一脸鄙夷的看了我一眼说:"你谈些什么话哦,人家那些是义工,是自愿义务过来跟观音菩萨办生的。观音菩萨一年有三个生日你知道不,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今天是六月十九。"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在她鄙视的注视下,赶紧埋头刨饭吃。这饭确实香,特别是有道菜是海带、大白豆、花生等做的,特别好吃。我又问那老太:"您知道这这个菜叫什么名字吗?还有些好吃呢。"那老太说:"那叫罗汉菜,你光晓得好吃,也不晓得别个那些义工些昨天就开始把这些海带些白豆些泡起,一大早又沥水这些。"看我象不会做饭的人一样,又是一阵摇头。
既然好吃,我就继续闷头吃。打包盒见了底,我也吃得肚子圆鼓鼓的了,看见那位老太还没吃完,就跟她说:"老人家你慢慢吃,别噎着了哦。"那太婆说:"你别担心我,那些义工些很细心,炖的菜很软烂,炒的菜切得也很细,都是考虑到我们这些老年人的。年青人你再去逛逛多去拜下菩萨嘛。
我再继续逛,发现这儿的建筑不错,还是文物,里面布局也很好、花草也很好还有木雕也栩栩如生。
我边看边回想到那个疑问——这些算文化传统吗?这些文化传统对社会有益吗?我的那位同事,又是怎样从这文化传统中学习的呢?
我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人,想在人群中寻找答案,这时我看见一位年轻小伙子带着义工牌。心想:"年纪轻轻的跑来信什么迷信啊?"于是我走过去与他攀谈:"小伙子,你多大了",他说:"我都30多了,不是小伙子了"。我问他:"你为什么到这儿来做义工呢?"他说:"我身边有工友三十好几就去世了,留下末成年的小孩……",然后他又给我讲了一些事情。我才发现,原来不是他们迷信,而是我迷信于自己的认知。
我又想起那位办公室主任,一次突然下大雨,许多同事没带伞,被淋湿了,第二天过道里就增加了便民伞,想借伞的同志只要在门卫处登记就可以借伞,如逾期未归还就照价赔偿;有人吃饭塞牙缝用手去掏、被他看见了,过了没几天食堂的饭桌上就摆上了牙签;食堂取餐处拥挤,汤水容易洒落,他就调整了取餐台位置,形成一个没有交的回路;单位停车场拥挤容易擦挂,就将一段台阶改为斜坡,在台阶上的空地增设停车位……总之许多利人的小事,他都善于发现,善于去解决。而繁琐的公文材料以及一些接待任务、紧急棘手的热线电话、督办任务等他都很努力的完成,很有责任心和担当。我发现了他与眼前这些观音斋参与者身上的共同点了——有利众的心行和责任担当。
我又在院子里踱步,看见一尊观世音菩萨,头顶着阿弥陀佛,想起那一句话:"我们要象高僧念佛一样,时时把‘我是人民的勤务兵’顶在头上"。
观音斋是传统文化吗?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吗?现在我有了答案——是,肯定是。在这而我看到了乐于为大众服务的风气,看见许多向善向上的行动。
最近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是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而观音斋不正是契合崇德向善的一种传统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