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求知之路:《翻山涉水上学路》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

“上学”对于我身边的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来说,成了一件让他们讨厌的事情。每每想到这里,我心中都感到难过。在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中,记录了世界各地最危险的上学路,这些上学路虽然充满危险,但小到四岁的幼儿园孩子都坚持每天上学,只因为他们心中都有改变现实的梦想。

网图侵删

肯尼亚南部马赛族的孩子们每天都要独自穿越大草原,步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去上学。他们有的结伴而行,有的却不得不独自前行。马赛族的孩子不仅要面对大象、狮子、鬣狗等猛兽带来的危险,还要面对炎热的天气导致的水源和食物的匮乏。当我们的孩子面对妈妈准备的精美早餐无法下咽的时候,马赛族的孩子上学前就只是喝几口妈妈挤好的牛奶。甚至有个孩子在彻夜守夜看护牛群之后,早上继续去上学,上学的时候也只是匆匆去牛的乳房下喝几口奶,这就是早餐。然后就不得不走几个小时去学校,路上渴了要绕道寻找水源 ,饿了只能寻找路边虽然苦涩但还能食用的野果。路上碰到花豹和象群的时候,他们要逆风行走,小心避开。在学校里,中午用餐的时候,能交得起每月七美元住宿费的住宿生可以吃上一盘豆子,那些每月只交一美元的走读生,只有饿着肚子。两个马赛族兄妹在饿了一天之后,放学后去到离学校几公里远的屠宰场讨要一点儿生羊血和羊肉,这可能是几个月才能得到的美味。可生羊血女孩儿没资格喝 ,羊肉女孩儿也没资格吃,她只能吃羊的内脏。晚上两个孩子就蜷缩在屠宰场过夜,等待第二天上学。

网图侵删

尼泊尔坎普村的孩子们生活在山上,每天他们都要攀爬陡峭的山路,然后借助两条锈迹斑斑的钢索渡过特耳苏里河 ,再搭乘路边的过路车去到学校,能不能准时赶到学校全靠运气。村里的孩子们会互相帮助过河,小孩子坐在铁筐里,大孩子就必须站在钢索上推铁筐。而站在钢索上推铁筐是非常危险的,掉进湍急的河流中可能就没命了。有时候铁筐在河对岸,他们就不得不等待,等待对面有人过河,或是更有力量的成年人帮助把铁筐从河对岸弄过来。能等到算运气好,三个小时内等不到,他们就只有回家去了。就算过了河,他们也还要在公路边搭过路车,这也要看运气,如果没有合适的过路车,他们就只能迟到了。下午放学后这样的路途他们还要重走一遍,等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孩子们都已经筋疲力尽了,连做作业的力气都没有了,所以坎普村的孩子们学习成绩都很不好。有一个叫阿吉特的男孩儿梦想成为飞行员飞到全世界,但最后他说如果有人能帮忙修一座桥,他愿意放弃成为飞行员的梦想。

网图侵删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是世界最寒冷的永久定居点,冬季平均气温零下50℃ ,最低可达零下70℃。8岁的阿辽莎每天独自在极寒中步行半个小时上学,睫毛和头发很快就结满白霜。但是他却很愿意去上学,能出门去走走而不是待在家里,对他来说就已经是最开心的事情。所以,外面虽极度寒冷,有时候他却故意绕更远的路去上学。8岁的萨亚纳坐校车上学,虽然小镇上唯一的校车上拥挤、吵闹且经常出故障,她还是坚持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上学。在极寒天气下,校车一旦抛锚,孩子们就可能面临冻伤危险,可他们仍珍惜上学机会,很少缺课。

网图侵删

秘鲁的的喀喀湖的乌鲁族孩子们住在芦苇漂浮岛上,他们出行靠划船。11岁的比达尔每天独自划船2小时上学,湖面上水道纵横交错,天气不好时还有风浪掀翻小船,但他只能独自去学校,路上还不忘在芦苇荡里设陷阱捕捉水鸟 ,给家人提供肉食。9岁的马列拉不仅要自己划船1小时,还得载着妹妹,中途还要接上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并把他送去学校。即便如此,她也从不抱怨,坚定地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这部纪录片共有三季,我只看了第一季,心中就已经深深地被震撼,学到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是每个孩子的梦想。对于生活富裕,交通便利的地方来说,他们的生活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对于坎普村的孩子们来说,可能必须有一个孩子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才有可能换来一座桥,可是又该谁来付出生命的代价呢?谁的生命不珍贵呢?

这个世界上的资源分配一直都是这样不合理,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是如此。有些资源被极度浪费,有些人却分毫未有。

网图侵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