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看了篇讲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文章,他是著名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的孙子。文章说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灵魂的自画像。
我在给人占卜的时候也常产生共情,委托人正在承受的迷茫和窘迫以及愤怒会清晰的投射到我们身上。有一次我倾听了一个顾客长达7小时的絮叨,之后她很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实在付不起你每小时3000块的咨询费。
我说没关系,我故意没提醒时间到了。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内在的一重灵魂碎片的迷茫,听你说着就像在倾听我那一重内心人格的呢喃,咱们刚才临时搭建了一个心灵互助小分队,我的脆弱也得到了疗愈。
一直想画画却很久没动笔,我早就知道我要画的不是眼中所见的光影和形体而是某种情绪:获得一点神启灵感之后的狂喜、清晨在探路者青年旅社下铺木床上醒来的轻松惬意、在大昭寺门前看众人磕长头时对内心污浊的清洗、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祝愿........听起来就很难靠写实的笔法来展现吧?
上次听林哥谈佛法,他说打算用十年做一件事儿,而不像别人那样努力一年做十件事。我想起初中时代看到报纸上的一个小故事:年轻人在公园看两位老大爷下棋非常的缓慢,忍不住催促。老大爷说:你觉得我们下完这盘棋后应该干哈呀?小伙子说:可以再下一盘。老大爷说:那样会比我们慢慢的下这一盘棋更好么?
在这个讲求效率的工业社会中,大部分人总是想做的更多拥有更多,却顾不得“慢工出细活”的古训,我师父刘哥经常说“欲求真技艺,需下死功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能他也看到我行事的浮躁了吧。
前几天一位老顾客又像往常一样发了张照片给我,讲了讲近况,这是她等一个人的第三年。之前我曾劝她说:你爱的实际是那一类人,而不是具体的那一个人。她说我知道,但你没觉得《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的结局也很美好么?活在美好的过往记忆里,不让它被新的际遇掩盖。
很多时候和顾客对谈我都会感到自己很卑微和渺小,我没勇气那么坚定的仅靠一个信念支撑自己走下去,没法舍弃生活中的那么多温暖舒适像藏民信众那样在严寒中日复一日的礼拜自己的神明。
也许是因为我的敬畏心还不够,我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和未来要走的路,像一位有哲学家气质的保安一样常问自己:
“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