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读者:王一凡
1、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2、如果闭门不出一直憋在自己房间里的话,父母会非常担心,这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而且还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顾。
3、愤怒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
4、如果感觉不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下去。
5、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6、在希腊语中,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
7、你的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里,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8、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9、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
10、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11.真正地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正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才会骄傲自大。
12.婴儿是最大最有特权的,通过其弱势特点来支配大人。
13.追求优越感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14.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15.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16、在受到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以上当,与其在言辞上一绝高低,因为会有“复仇”的下一阶段。我们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交流工具。
17、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利之争。
18、我们只有摘掉竞争和胜负之争的眼镜才能够改变完善自己。
19、人生课题: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与社会和谐相处”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有“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20、工作课题中的人际关系门槛最低.交友课题中的人际关系难度上升。爱之课题中的亲人关系是最难的。恋爱关系可以分手离婚,亲子关系是用坚固的锁链连接起来的,无论怎样,不可以逃避,最不可取的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止步不前。
21、否定寻求他人的任何“认可”
22,赏罚式教: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
23、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你能够改变的只有你自己。绝不要对其他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比如孩子的学习。
24、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25、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26、苦恼人际关系时:找分离自己苦恼的对象,是属于自己还是别人的人生课题
27、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是你被某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及活的自由的证据。
28、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29、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你正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着。
30,只关心自己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位于世界的中心,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人只是“为我服务的人”他们甚至会认为:大家都应该为我服务,应该优先考虑我的心情。
31、你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世界地图的中心,你是世界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
32、积极面对人生课题,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而不是这个人能给我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融入。对共同体的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33、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不必只拘泥于学校,家庭,公司~
34: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35、希望被表扬或者表扬别人都是把人际关系看作了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做是横向关系。
36、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付课题的能力。可以去鼓励,不可以特地表扬或者命令。
37、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
38、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39、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40、对于他人或者自己,有时候不要用“行动”标准去考虑,而要首先从存在标准上去接纳。
41、不要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从小事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谢谢的话,差孩子也许就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进而迈出新的一步。
42、受自我意识羁绊,不能无拘无束行动
43、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44、让孩子学会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45、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我们并不是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46、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47、任何时候都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绝不是大家的错。不要将聚焦点放在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
48、工作狂: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这其实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应该全部关心,阿德勒不认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
49、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幸福即贡献感,对他人的贡献感。
50、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也就是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可以在不付出这种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获得他人的关注,即“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51、如果你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截然不同,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52、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人生规划就有可能,但我们的人生只是点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53、舞动人生,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够了。
54、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仅把此时此刻看作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为了遥远将来的考试而努力学习的此时此刻却是真实存在的。
55、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