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半音阶口琴才一个月,如今它俨然成了最喜欢的乐器,那清脆的音色,实在是让人喜欢,每天勤练习,又因为之前的积累,所以进步很清晰,若让一个月前国庆街头卖艺时身边的伙伴再见到,想必能让他们大吃一惊。
如今每晚在教五练琴至少一个小时,很是酣畅淋漓,有时候练习两个多小时倒晚上十点还不想走,闭上眼睛,脑海里什么都不想,一个个音符就自然而然的冒出,很喜欢那滋味,欢快轻盈的让心情跳跃,婉转哀伤的让情绪沉淀。
这半年来,日积月累的练习似乎终于将某些东西刻在了脑海,那种熟能生巧的感觉很好,给人一种自信从容,到后头完全可以凭着直觉演奏,而不是曲埋头苦记细密的乐谱,可以凭着心情自由的吹琴,而不是有板有眼的复制乐章。
动人的音乐响起,再全心全意的享受演奏,会感到骄傲和共鸣,完全察觉不到时间一小时一小时的流走。
同一个曲子,可以有无数种表现手法,折射心情,传递感动和快乐。
开始有点理解动画《你是四月的谎言》中所说的音乐传递心情,看来那并不是无端的编造矫情。
可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很多感受,都只能渐臻佳境才会体验到。
从今年四月买第一把口琴起。
我最开始学复音口琴,简单的单音,每天练每天练,那纯粹是一种好奇和热情。
后来会简单的曲子,就很开心,不停重复的练习。
可是一点都不好听,一卡一卡的,我还特地打印了简谱,边看边练,可总不熟练。
暑假去支教,在结束时,去台上吹送别都能吹错,简直丢人。
在家练习,爸妈觉得只是玩具,对此不屑一顾,我不管,天天有空就玩。
那时自己已经会吹一些经典的曲子了,奶奶说我吹得很好,我说这还差得远啊。
后来又开学,入手了一把十孔口琴,每天清早起来,去网球场,去偏僻小路,练习单音,长音,爬音阶。
说来其实很多时候挺无聊的,因为一开始会的曲目不多,又不熟练,吹不好,每天都要练习最基础的哆啦咪,天天如此,宛若看不到头。
一个和我几乎同时开始买琴自学的同学,早已放弃,他喜欢音乐,但放弃了口琴,我问为什么,他说,或许还是钢琴才是他的真爱。
这话让我有点不舒服,似乎他也将口琴视作了低级的玩具,完全不能和钢琴相提并论。
是吗?可我不认为乐器有优劣高下之分,凭什么口琴被称为穷人的乐器就低人一等?
我不服,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用口琴奏出可以和钢琴媲美的乐章。
继续天天练习,甚至为此,有段时间的阅读和写作都很缓慢。
并抓住机会锻炼,在国庆时挑战街头,在公交上卖艺,在玄武湖公园人群中练琴,众人都很惊讶,那时虽然会的曲目不多,但吹奏的几首还是挺熟练,路人们也纷纷驻足,不少人掏出手机或相机来拍照。
这次之后,更让自己意识到,练习的重要,而且每次练琴时,觉得更有热情。
后来加入学校的风之声口琴社,买了把半音阶口琴,因为每周六晚他们教学刚好和我常主持的文学沙龙冲突,所以只好继续自学。
虽然名为口琴社社员,实则百分百的闲云野鹤,全是一个人摸索,每日不断的练习。
一开始很不习惯,觉得这半音阶口琴很碍事,不好吹,还不如之前的复音和十孔,一度觉得被坑。
但后来越习惯,越练习,会的曲子越多,就越喜欢,以至于现在,基本上就用这一把琴了。
我练琴也有过许多心力憔悴,困倦的时候,对着密密麻麻的简谱,一个音一个音的试,简直揪心。
可日子久了,到现在,我学新歌,只要熟悉了,不是像克罗地亚狂想曲这般丧心病狂的曲目,压根不需要简谱,拿起琴就能顺口吹出,来回两三遍就可熟练,学一首曲子的时间几分钟就够了,而且下次也不会忘。
这就是传说中的熟能生巧吧想必。
像今天,我自学了《我爱你东南》,东南大学校歌,明德中学校歌,其中尤其喜欢《我爱你东南》,演奏时感觉很赞,另外像秒速五厘米的主题曲《one more time》也相当不错啊……
每一首音乐都象征着自己一段过往,总该是有所怀念,演奏即是追忆。
这样子,一门乐器就可以走心的玩起来了。
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原创曲目出现,日子毕竟还很长。
若举一反三的话,如今的学习是不是也该多点基础的练习?如今的写作是不是也应该如此?
在最开始的阶段或许诸多无趣,只能凭着一腔热血去做罢了,但走到某个地方,才会恍然体验到那种乐趣和得心应手的轻盈。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