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必读的文言文阅读20篇,赶紧每天读起来!(附解
01
敏慧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02
学习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03
仁爱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
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
【文言知识】“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
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
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
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01
敏慧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02
学习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03
仁爱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
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
【文言知识】“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
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
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
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