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在黑苏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前段时间刷到一部美剧,HBO拍的《切尔诺贝利》。


主要讲述的是1986年乌克兰发生的那次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

堪称为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当时释放出的辐射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成千上万的人受到核辐射的伤害。

整部剧塑造了很多条线索和人物线,从不同的视角来反映事件的全貌。

然而在剧情层层推进时,我却发现,其中有很多的细节非常的反人类。

于是在看完这部剧后我搜索了许多关于切尔诺贝利的历史资料,发现美帝在宣传这一方面真是无人能及。

在基于大体的事件本身中添加了许多虚无的细节。无意识的让人的思维跑偏。

主创团队说,他们的立意是歌颂拯救欧洲的英雄。然而我看到的却是苏联政府的无能、官僚主义。

剧情从大的维度来讲确实无可挑剔,苏联政府一开始的不作为,是由于对核事故的乐观态度导致了事件进一步恶化。

而在后期的补救方面苏联人也是大无畏的选择牺牲少数,拯救多数。

在整个剧情大致符合事实的情况下,美帝是如何做到黑苏联于无形的呢?

关于普里皮亚季城

第一集有一段剧情,当火灾发生时,人们聚集在一起凑热闹,谈论火光的美妙。

然而稍稍了解到事实的就会知道,

普里皮亚季城是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存在而建立的,住在里面的大多是科学家、物理学家和核电站的工人、家属们。

对于他们而言,难道不知道大火意味着什么?还有闲情去看热闹?

关于政府拿钱去引诱人员参与救援?

事故发生后,政府承诺,自愿参与的人有重赏。

然而据参与事故的处理者称:政府并没有拿钱去诱导大家,没有人往钱的方面去想,所有人都是自愿的。“我们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我们想去帮忙。”

关于旷工被强征参与救援?

剧情当中,在召集工人时,官员和士兵欺骗工人们去送死,但工人们马上反抗,不愿参与。

而事实上,据参与过救援的矿工讲,当时矿工中去切尔诺贝利的人,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进掘工人和志愿者。

关于居民疏散的问题

剧情中苏联政府在居民撤离方面,是外国已经发现事故后才开始着手准备的。

这一剧情给人的直观感受是苏联政府迫于外国方的压力才开始疏散居民。

而事实上,苏联方在26日当天就已决定疏散群众。

为此调集了1000多辆汽车,3列火车,在27日就已经开始撤离。

而最早的发现核事故的是瑞典人,也已经是28日了。

据说当初这些车辆排成的长队长达20公里,所以调集这么多辆汽车难道不需要时间吗?

诚然,在切尔诺贝利事件当中,苏联确实犯下过过错,但是苏联在挽救的过程中也确实全心全意的在付出,为拯救整个欧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尤其是勇于献身的苏联人民,他们是正真的英雄。

为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故披上政治色彩是非常可耻的。

凡是被持久记忆的人事,要么特别伟大荣耀,要么特别惨烈痛楚。

所应该被记录的,应该是事故中所丧生的无数生命和为了大多数人的未来而牺牲的英雄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初发表于公众号哈皮阅片儿 全球范围下的核灾难。 一类是战争引起的,二战时期,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
    哈皮阅片儿阅读 1,448评论 0 3
  • 春节在毛里求斯度假的第二天,经过一天的休整,饱满激昂的准备迎接当天的水上活动。美味、悠闲的自助早餐后...
    莲思阅读 226评论 0 2
  • 前几天回老家,多年不见的亲戚A哭诉:"儿媳一定要跟儿子离婚,谁劝都没有用,还要把孙子带走。这次回老家就是...
    mity米莉阅读 356评论 0 1
  • 文 / 欧 歌 五一安庆游,历三日,食有鱼,有奇遇,乐共享,留下一串记忆的珍珠。 “本店就这一个菜” 上午...
    欧歌zy阅读 2,694评论 38 70
  •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肌肉男宅急便阅读 41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