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2自然段,它主要描绘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好景色。齐读第2自然段。

百草园的美好景物

板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美女蛇的故事(神秘)

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二)分析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1、 过渡: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写百草园“可乐”,先写景物“可乐”,后写趣事“可乐”。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冬季的百草园?冬天在百草园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齐读第7、8两个自然段。

2、 明确: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乏味。如果下了雪,可以带给我们什么乐趣?

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 板书:雪地捕鸟

3、 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不相宜拍雪人和塑雪罗汉。这样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写雪地捕鸟,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请同学们默读第7自然段,用笔圈出捕鸟的动作。

明确:“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板书: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4、 齐读捕鸟语句,体会句中包含的感情。

明确: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5、试着表演一下雪地捕鸟的趣事。(或:写一个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四个动词。)

6、小结:这写的还是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

作者在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时,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三)分析第三——六自然段

1、速读3──6段(1分30秒之内读完)

[要求]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不要求背课文)

[引导]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神奇)

(四)课文第一部分总结

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五)分析第九自然段(过渡段)

1、齐读第9段,这一段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真切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六) 分析第二部分(第10——24自然段)

1、 仔细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这一部分再现了“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几件事。板书: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明确:①提问“怪哉”一虫的事;

②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

③师生读书的场面;

④学生做游戏,画画儿。

2、 通过这部分的阅读,你觉得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为什么?

明确:寿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渊博”的人,他比较开明,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略)

3、 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

明确:三味书屋用的是当时通行的教学方法。老师教,主要是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把学生叫到自己身边听讲,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上生书”。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但有一些陈腐、艰深的东西,不管学生懂不懂,一律叫学生朗读、背诵。

那么,鲁迅希望有一种什么样的儿童教育?明确:鲁迅先生希望能有一种满足儿童求知欲望的、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除了学习书本外,比如还要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各种活动、给儿童讲故事等等。

(七)总结全文

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课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比照(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第二自然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