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小棉袄讲座有感

参加女儿学校的家长会,专为初二女生家长开的。所以名为关爱小棉袄

李老师讲的不错,有鸡汤、正能量、有案例、工具,连着作业都一起布置了。


今天的讲座,最有感触的是老师讲的一个点:让孩子成为她想成为的样子。让孩子成为什么样,是家长想要的模样还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模样?这个问题让我反思。是让孩子围着父母的目标努力,这个恐怕是误以为的正确。

初二的孩子,个人意识增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经常语出惊人。让她围绕你的目标,按照你的方法,已经不太可能了。即使你用上暴力、武力、威胁、利诱,仍然无果。

孩子的自主意识觉醒,她围绕着她认为的目标和方法在做。家长能够做的正确的事情,陪伴、无条件的爱,培养孩子成为她想成为的人。

这里的主角是孩子,而不是家长。这里的目标是由孩子来定,而不是家长。


针对初二的孩子,主要有8个心理和行为特征

1、迷茫:没有目标,表现突出的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容易有网瘾

2、自卑抑郁倾向:多愁善感、嫉妒心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3、摆脱被约束:希望得到伙伴的尊重和重视

4、对异性好奇:身体、生理变化导致内心变化,容易“早恋”

5、行为不受:情绪和行为容易受外界影响,拖拉磨蹭

6、追求个性化:对家长和老师的管教抵触加剧,叛逆

7、虚荣心:减肥、手机、衣着(鞋),学习、零食……。

8、感悟型:有,但不多见(受到某件事情或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阶段,家有女儿的父母们,要努力做好小棉袄身边的六个角色

1、爸爸要成为女儿的贴身保镖、妈妈要成为女儿的闺蜜

2、当观众、听众,不当裁判

3、适当的示弱:懒一些

4、孩子的偶像

5、放风筝的人(放手但不撒手)

6、当一名农夫,做一个缓慢而优雅的家长


最后附一段话:纪伯伦的《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