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回信精神为指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校准“指南针”,把稳人才培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高校人才培养校准了“指南针”。人才培养,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打造“孵化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打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平台,如同打造人才成长的“孵化器”。高校要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优秀引路人。
架起“连心桥”,促进人才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校要架起人才与社会之间的“连心桥”,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让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为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扬起“风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校要扬起人才创新的“风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平台。要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让创新人才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为我们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