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本书——《看见》

第一次在简书上写字。好书推荐,或者说,读书笔记。

《看见》作者柴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不知道是翻过多少遍的一本书,在这十八年里对我的影响算得上前三,甚至可以说是——人生之书。

许多人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话——新闻的背后。诚如是,十年央视记者,柴静记下了她在新闻背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变。而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让我突然认识到生活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扛起摄像机,带上录音笔,亲身去探寻真相,去了解那些想知而未知,并将之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样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记者,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伟大的职业,但从那一刻起,却突然神圣崇高起来。

不仅是人生规划方面的影响。

初读《看见》时,还是个敏感矫情的小女生。伤春悲秋,郁结于内,整日沉浸于自己丰富的心理活动之中,喜爱同样纤弱细腻的抒情散文,悲情小说,每每落泪。

直到《看见》。看见简明克制的文字,看见冷静理智的另一种人生形态。拒绝煽情,甚至拒绝理由不充分的过度抒情,一步一个脚印的追索逻辑的链条。仅仅用简洁轻易的文字去描写,去叙述,不花哨,却有力。如同书中柴静让实习生删去“遒劲”二字,看似寡淡,却自有一股打动人心的气质流淌。

处世为人方面的启示就更多。不预设主题,不轻易对他人下判断,不随意干涉。尽力宽容,宽容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感受。直面社会的丑恶,但始终怀有对人性光明面的信任与希望。这样去关注、观察、探寻自己,他人,以至整个社会。

我是念熹,想念晨光熹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见 1. 对遭受的侮辱,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还击,只需要蔑视。” 2。它们没有被呈现,这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政治正...
    苏夏的后花园阅读 5,062评论 0 0
  • I: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在针对不同的情况学会备份。 Why学会备份,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在采用尽可能...
    秦琴_3353阅读 1,306评论 2 2
  • 20岁的那年,步入大学的我和我的室友,一个阶段的眼瞎与一个阶段的清明,该与不该发生的许多故事,我不是作者只想在夜深...
    余其生阅读 1,605评论 0 0
  • 我和大部分人一样,没有当官的爹妈,也没有很有钱的父母。出生于很普通的农民家庭,潦草的快活到了而立之年。 我高中那会...
    杨关尔丶阅读 1,599评论 0 1
  • 一直想去旅游 然后工作的第一年我去了 一直想学摄影 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单反
    8d65ad05576e阅读 1,93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