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里桂花开时,我总爱折几枝回家插瓶,一会儿便满屋飘香,十分宜人。先生会说,你公德心那么好的人,为何也会攀摘花枝?
说来奇怪,一年之内我会做两次这样的事情,一是腊梅开时必定要采几枝回家插瓶,再就是此时桂花飘香的时节了,那么自然,无伤公德的样子。究其原因我也无从说起,既然先生已谈到公德心,而我却一点都不以为然,便引起我探究的兴趣。
相传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注:以上文字引用他人,非原创,若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
而月桂则属樟科长绿乔木,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几千年来,“桂冠”便成了第一名的代名词。“折桂”一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古希腊神话,人们将桂花的枝条折下来编结成桂冠献与凯旋而归的英雄。我国古代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中有“桂折一枝先许我、昆仑山上一片玉。‘’此句也用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就连《红楼梦》第九回中也有描写:黛玉听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
其实,采摘梅树和桂枝的行为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儿时的住所是公房的一楼,正对着一个大大的花园,父亲那时正受着政治的冲击,在运动的后期被开除公职赋闲在家,在花开时节,除了大手拉小手地带我到花园漫步吟诗,便是回家时一定要采上几枝送与母亲,母亲会精心地修剪成型插在花瓶内,晚餐后,油灯下,一家人围在八仙桌边看书写字,任花香萦绕。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古以有之的习俗也好,家中传统也好,采摘公共花木毕竟是有妨公德的。先生发话说,等我送给你带一个大院子的别墅吧,一边给你种腊梅一边给你种桂花,自家花树你想怎样摘都是可以的。这样充满爱意的言语,光听听都够我受用一辈子的了,来年不再攀梅折桂了,听先生的话,做一个有公德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