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本是吉祥鸟
中国历来是讲“以孝治天下”的,为了配合“孝体系”的传统,古人发明了“二十四孝图”,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孝子的行为方式,供社会借鉴.
但这还不够,中国人的形意思维发达,字是形意的,诗是形意的,寓言故事也是形意的.对于喜欢象征和形意的人来说,把身边的常见物种,附会上某些特殊意义,是必然要做的事.常见的鸟就被古人一一用上.
鸿雁代表对远人的思念,
杜鹃(布谷、子规)代表旅人对家乡的怀想,
麻雀、燕雀代表短视的小人,
鸿鹄(应当是些体型大、生性凶猛的鸟,多半是猛禽)代表远大的志向和强大的才能.
而乌鸦,被附会上了一个美好的传说,不管是大嘴乌鸦、小嘴乌鸦还是秃鼻乌鸦,都用来笼统地喻示“孝顺”. 乌鸦终生一夫一妻,并且懂得反哺(照顾父母).
乌鸦,一种灵性之鸟,近年在国内的频频亮相,引起人们对他的文化意义上的关注 乌鸦在中国各区域(民族)中的文化形象:
东北区域: 乌鸦是东北土著先民“满族”的民族预报神喜神和保护神,也为”萨满教”和大多数通古斯语系民族认可.有“乌鸦救祖”(清太祖)的传说,另有清代文献也记载:布库里雍顺数世后,“其子孙暴虐,部署遂叛,于六月间将鄂多理攻破,尽杀其阖族子孙,内有一幼儿名樊察,脱身走至旷野,后兵追之,会有一神鹊栖儿头上,追兵谓人首无鹊栖之理,疑为枯木遂回,于是樊察得出,遂隐其身以终焉.满洲后世子孙,俱以鹊为神,故不加害.”:东北山民们进山打猎也有“扬肉洒酒,以祭乌鸦”传统. 至清太宗专门在渖阳故宫清甯宫前设立“索伦杆”祭祀乌鸦,并在渖阳城西专辟一地喂饲乌鸦,不许伤害.见《东三省古迹逸闻》中载:“必于盛京宫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粮以饲鸦,是时乌鸦群集,翔者,栖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肃肃,飞鸣哑哑,数千百万,宫殿之屋顶楼头,几为之满.”清顺治帝入关后,亦在北京故宫内设立“索伦杆”保持了人类对乌鸦的最高规格的崇拜.
西南区域: 在中国西藏和四川一些地区,乌鸦也是作为一种神鸟来崇拜,无论是发掘的吐蕃文献还是西南地区的“悬棺”和“天葬”习俗,均证明这一点.
中原地区: 武当山为道教宗祠,把乌鸦奉为“灵鸦”,并在山上建有乌鸦庙,“乌鸦接食”为武当八景之一,就是进山的游人,也要随身携带一些食品,散放给乌鸦来啄食.
总之,乌鸦虽然形象不雅,但在中国文化中仅限人们心理上的灰色影响,还不存在对他的特别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