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念的生活,似乎渐渐步入了一种新的节奏:白天上班,下班后不是去咖啡店,就回到小屋里画画。她的插画在社交平台上慢慢有了小圈子的关注,甚至有人留言问她:“有没有考虑出版?”
这让她暗暗燃起希望。但也正是这份希望,让她和父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某个周末,她回到老家。母亲提前打电话说:“你爸最近情绪不太好,回来就多忍让些。”
林念答应了,可心里依旧忐忑。
饭桌上,母亲做了她最喜欢的糖醋排骨,桌上还有一盘热气腾腾的蒸鱼。林父夹了块鱼肉放到她碗里,语气却很快冷下来:“念念,你那个画啊,什么时候能当正经工作?你都二十四了,不能一直玩吧。”
林念放下筷子,努力压下心里的火气:“爸,我现在在公司上班,画画是业余。以后可能会发展成……”
“发展成什么?!”林父提高了声音,“你那几笔画,能养活自己?别做梦了!”
母亲在一旁劝:“老林,吃饭呢,别吵。”
但父亲脸色铁青:“我这是为她好!年轻人不能总沉迷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里。插画?那是饭吃的吗?”
林念指尖颤抖,终于忍不住回道:“爸,我不是在做梦!画画对我很重要,我也在努力!你为什么总是看不到呢?”
空气霎时僵住。饭桌上的热气似乎也冷了下去。
饭后,父亲一个人去阳台抽烟,背影僵硬而孤独。母亲悄声安慰女儿:“你爸嘴硬,其实是担心你过得辛苦。”
林念眼眶发热,却倔强摇头:“担心就该理解我,而不是一味否定。”
夜里,父亲又提起她辞掉稳定工作的念头,说:“你要真辞职去画画,我不同意!”
林念心里的火彻底被点燃:“这不是你的生活,这是我的选择!”
争吵激烈而尖锐,最后她摔上房门,第二天一早便收拾东西离开。
母亲追到门口,眼里满是不舍:“念念,别和你爸硬碰,他只是不会说话。”
林念鼻尖发酸,却固执地背上行李:“妈,我会照顾好自己。”
出租车驶离小区,她透过车窗看见父亲站在阳台上,背影模糊。她忽然觉得心口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回到城市的出租屋,林念整整一周都没和父亲说话。电话铃响时,她总是犹豫很久才接。母亲在电话那头小心翼翼地问:“最近还好吗?别太累了。”
林念轻声回答:“妈,我挺好的。”
母亲没再多说,却在暗地里做了一件事。
她把林念社交平台上的插画一张张保存下来,打印成册,用心装订好。然后,她悄悄寄给了林父。
收到快递那天,林父正独自在客厅看电视。他随手拆开,看到一本厚厚的插画集。第一页是林念画的一只抱着雨伞的小狐狸,旁边写着小字:“重逢的第一天。”
父亲愣住了。翻到后面,一幅幅色彩明亮、温柔细腻的画扑面而来:雨夜的咖啡馆、黄灯下的木桌、戴着围裙的笑脸……每一幅都带着生命的温度。
他静静翻完,指尖停在封底,眼眶竟有些湿润。可当母亲走过来时,他仍冷着脸:“画画有什么用?这都是小打小闹。”
母亲笑着摇头,却没揭穿他眼里的光。
这段时间,林念的心情很低落。她在公司里做着机械的任务,晚上坐在画板前,常常盯着空白纸发呆。
周瑾察觉出她的异样。一天晚上,他在咖啡店里递来一杯热牛奶,而不是咖啡。
“怎么了?最近看你心情不太好。”
林念咬了咬唇,终于说:“我和我爸吵架了。他一直觉得画画没用。”
说到这儿,她眼眶湿润。
周瑾沉默片刻,把杯子往她手里推了推:“念念,你知道吗?有些人不是不爱你,而是不会表达。他们用否定来掩饰担心。”
林念垂下眼:“可我真的好难过。”
周瑾轻声说:“难过的时候,就靠在这里吧。你画画的时候,我帮你放音乐。就算全世界都不懂你,还有我懂。”
那一刻,林念忽然觉得心口的裂缝被悄悄填上了一角。
几周后,林念受邀参加一个小型插画展。展览当天,她原本没指望父母会来。可在人群里,她意外看见母亲,站在门口冲她挥手。
而母亲身后——是沉默的父亲。
他穿着旧西装,神情拘谨,却稳稳站在第一排。
林念手里的画笔一颤,泪水险些涌出。她忽然意识到,亲情不是一时的冲突,而是一条暗流,即使表面风浪再大,底下也始终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