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愈演愈烈的裁员风
截至下笔时,最新发生的一起裁员事件是5月份世界百强企业、第二大独立软件公司
Oracle甲骨文的中国大规模裁员,此次裁员涉及900人,半数以上的研发人员被裁,甲骨文虽拿出了堪称业界良心裁员范本的N+6补偿方案,但却难挡众人中年失业的失意。
大厂裁员一事,从年初一直吵吵嚷嚷到了现在。2019年伊始,美团处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开始进行大幅度的裁员活动,而就在4月以来,美团已经被爆裁员千人!2019年2月,滴滴随后刮起了裁员风,整体裁员比例占全员的15%,涉及2000多人。而“不会开除一个兄弟”的京东也于今年宣布将末位淘汰10%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裁员风可谓越刮越狠。
大厂裁员小厂关门,有人一年失业三次
据统计,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而据亲历小公司的就业者反馈,这一数据可能更低,有的公司前后存续不到1年就以关门歇业告终。笔者就曾在1年时间内经历三家创业型公司的兴衰更迭。
2017年,随着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类似“收钱吧”这样针对B端用户的支付工具层出不穷,笔者在当年找工作的时候就遇上了无数家这一类型的公司,并最终去了其中一家上班。这家公司主打三四线城市商家,打着为实体零售商扫清痛点的旗号,却利用着类似卖保健品的会销方式做着渠道开发和用户引流。眼看老板这样的发展规划,我们预测公司肯定走不长远。果不其然,在老板忽悠完身边的朋友交了会费入住到平台上后,似乎再难开拓市场,合伙人也不愿再往这个项目上投钱。不久,老板找员工逐一谈话,说是老父亲得了癌症,要去全心照顾他老人家,不得已只好关闭了这家公司。并直接告诉我们,赔偿肯定是没有的,哪怕你们去申请仲裁,我也拿不出钱来。在我们全体员工的施压下,他勉强结清了大家的工资。这家公司的存活时间共14个月,而我入职这家公司半年不到。
失业来的太突然,为了求生,我不得已又匆匆踏上艰难的求职路。虽然一心抱着找家业务靠谱的好公司的念头,进入了一家看似规模很大的互联网公司。谁料这家公司发展道路更为野蛮,通过巧立众多所谓的“互联网+”项目,收取高额项目代理费,并以购物享积分补贴的方式向C端消费者售卖低价值高价格的商品,更有甚者,商家还对消费者宣称,通过积分返现的方式,几年后购物款将全额返还消费者。17年-18年正是这类购物全返的猖獗时期,一家比一家招数更夸张,这种模式出现的初期,公司的确通过高额代理费赚的盆满钵满。看着那些代理商傻傻地投了一个又一个该公司研发的项目,我悄悄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呆了大概一两个月,迫于正义感的驱使,我离开了这家公司。
这家公司的业务形式可以参考2018年5月被整个端掉的“云联惠”,或者说它基本算是“云联惠”的翻版,据说老板就是“云联惠”股东之一,自己又偷偷出来搞了这么一家公司,所以从不以真面目示人。这家公司去年之所以没被端掉,据说是规模太小,尚未引起相关机关的注意。不过前不久,仍在这家公司的前同事告诉我,公司已经濒临瓦解了,因为没人再来当韭菜了。
接下来入职的这家公司,业务相对靠谱,针对相对小众的淘客群体提供营销服务。公司熬过了前3年的初创期,进入了快速扩张的时期。老板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基本逻辑都没整理好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新的项目并组建了一个庞大的营销团队,我在此时进入了该团队。之后的工作内容就只剩下不断去适应老板的新思路。老实说,做为营销部门,在产品都没初步定型的情况下,很难做出业绩。没过多久,老板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打起裁员的主意,不过手段可谓很不高明。老板先从部门总监开始下手,各种挑刺,各种为难他,把他逼走后,又找各种理由驱赶普通员工,我也在此之列,不幸的我,再次失业了。这份工作历时2个月。后来,这个项目也不了了之,没了下文。
工作趋于稳定,是我进入一家房产公司开始,这是后话。回顾我17-18年的这些求职经历,大概也可以从中窥见为什么公司裁员频繁发生的原因了。我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各类型企业基本都适用。第一,部分公司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成功,因为它始终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第二,部分创始人缺乏战略规划,业务盈利模式不清晰,如业务未能在短期盈利便会惨遭抛弃;第三,部分项目开局良好,却因为公司管理不善或合伙人间利益冲突而导致公司难以为继;第四,核心业务的发展未能跟上时代步伐致使被市场淘汰,甲骨文可算一例;第五,企业盲目扩张导致的部门臃肿人员冗杂,企业人力负担过重,前两年风起云涌的便利蜂算是一例。
当下的就业环境以及员工应抱有的心态
对于普通求职者而言,当下既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层出不群的新公司新业务为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现实的问题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创立一家公司容易,经营好一家公司却极为困难,这也就意味着普通求职者的职业生涯将伴随这些公司的风起云涌而起伏跌宕。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除了擦亮双眼,明辨是非,懂得取舍,磨练内功,持续充电外,大概还要祈求一份好运。当然,高精尖人士的职场之路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