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是斯丹达尔创作于浪漫主义晚期的现实主义小说。关于“红与黑”的象征意义,学界一直认为:“红”象征着于连对拿破仑时代红色革命的憧憬,“黑”指的是复辟王朝统治下于连希图从事的另一种教士职业追求。

“红”与“黑”的象征意义至今被人们争辩,从当时的时代的背景出发,可能是代表着憧憬与复辟。但我个人认为更多的代表着于连这个人物的二重性人格。年轻的于连有梦想,有追求,希望能大展身手,实现自己的一番抱负。这是他“红”的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于连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还被以市长德雷纳尔为首的有钱有地位的贵族人士欺凌轻视,这让郁郁不得志的于连爆发出他“黑”的一面。于连开始反击市长德·雷纳尔:他当着市长的面摸其夫人的手,和市长夫人偷情……以报复市长对他的轻蔑。甚至当于连遇到玛蒂尔德时,他企图向那些贵族青年挑战,并通过玛蒂尔德向上爬。在于连的内心中他是不爱玛蒂尔德的,甚至讨厌她,但他的野心支配了他的行动。于连的双重性格也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他从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不断索取,在索取中迷失自己,他所谓的梦想也在欲望的驱使下不断发生变化,当德·雷纳尔夫人摧毁他所谓的梦想时,导致了于连的疯狂,最终走上毁灭的道路。

不管怎么说,我个人觉得于连虽然企图凭借德·雷纳尔夫人和玛蒂尔德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于连对他们二者还是有爱情的,并且对两人的爱情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于连的成功幸福既而毁灭都与他的爱情紧密联系着的他的两个恋人——德·雷纳尔夫人和玛蒂尔德伴着短暂而奋斗的一生。于连和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对他的诱惑。但是德·雷纳尔夫人的善良、淳朴、温柔深深地打动了于连,一段时间,他疯狂的爱上了德雷纳尔夫人。可惜这颗爱心又很快被种种野心占有了,直至最后才复燃,爆发。而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征服和反征服的关系,谁征服了对方,就会让对方受到感情上的折磨。可以说是嫉妒和寂寞使玛蒂尔德疯狂的爱上了于连。最终于连还是投入了德·雷纳尔夫人的怀抱而拒绝了玛蒂尔德。这多少让人要为后者鸣不平,毕竟她置自己的名誉而不顾,但这种爱却不是自然的流露,而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自然地。同她在一起,于连会感到自由平等和独立。这也是司汤达本人所说的“头脑的爱情”和“心灵的爱情”之别吧。无论是对德雷纳尔夫人的“心灵的爱情”还是对玛蒂尔德的“头脑的爱情”,于连至少爱过别人也享受过爱。这使他短暂的人生也多了一抹彩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转录一篇我自己认可的读后感 关于于连还有他的爱情 读罢郭冠尧译本的司汤达《红与黑》,过多关于红黑之间的象征和矛盾就...
    海阔天空下的农民阅读 4,037评论 0 2
  • 在棠的推荐下,在春节期间有幸把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拜读完。这本书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几乎与巴尔扎克比肩的地...
    simoo阅读 4,449评论 0 5
  •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
    贾佳颖阅读 1,651评论 0 1
  •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
    司净鑫阅读 3,077评论 0 2
  •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
    板小领读者张永剑阅读 1,89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