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章节里,本书的作者斯通,以虚构出一个不曾出现于梵高生命里的女子玛雅。
玛雅用所有无条件的爱,理解和承载梵高生活的不易,以及被人排斥在外,痛彻心扉之感。
玛雅的爱、信任和祝福,渴望化解梵高的生前窘迫不得已的境遇。
而所有在外的窘境,都比不上没有情感依托和支持带来的痛苦。
01.“黄房子”
因为梵高要持续画画,但又因经济状况,被旅馆老板赶出后,使得梵高居无定所。
如果继续画画,梵高必须再得找个可以长久住下来的地方。在朋友罗林的帮助下,找到一所黄颜色的房子。梵高称其为“黄房子”。
某天,梵高突然接到好友高更的来信。信中提到:高更尚且处于病体中,同时生活潦倒极致。
梵高得知后,想尽办法收拾出“黄房子”,腾出地方,迎接高更,一起同住。
梵高非常敬仰高更,他希望高更将成为“黄房子”中所有汇集过来的画家的老师。
然而,现实终究是不尽人意。
在梵高热烈的期盼里,高更来了。但是,高更带给梵高的,并不是梵高那些美好愿望的实现。相反,他们两人进入无止境的争吵不休。
这样的争吵,来自于两个人对于艺术不同见解的争吵:梵高崇拜的画家,高更却看不起;高更崇拜的画家,却也引来梵高的嫌恶。
观点、想法的一次次背道而驰,引发一次比一次次愈演愈烈的争吵。梵高对于“黄房子”原本美好的设想和平静的安宁,就在两人世界里的冲突,彻底打破。
02.“割耳朵”
“黄房子”里,梵高和高更的生活,并不如他之前想象得美好。
两人因为对艺术,抱持着各自的不认同的观点,烦躁的争吵,也让梵高走向另一个不可思议的极端。
拉舍尔,一个是梵高在阿尔认识的年轻妓女。
一天,梵高和拉舍尔约会。他说,自己没有五个法郎。
拉舍尔像是开玩笑地说:“那你好不好用你的耳朵来顶替呢?”
梵高居然说:“好的”。
梵高回到家,对着那面许多次用来画自画像的镜子,他割下自己的右耳。并用速写纸,好好地包起来,送给拉舍尔。
当拉舍尔看到血迹淋淋的耳朵时,她当即晕倒在地板上。
“割耳朵”事件的发生,大家都认为梵高疯了。于是,梵高被送进疯人院。
03.“梵高精神”
割耳事件之后,梵高和高更再一次分道扬镳。梵高也被送进圣雷米精神病院。
圣雷米精神病院在当时,是一家简陋且治疗条件很差的医院。梵高住进医院,被院方人员严加看管,限制活动,更不能自由出入。
其实,关于梵高患得的精神病的说法,外界言传有很多种。
有的说法认为是梵高家族遗传;有的说法认为是梵高自身某些疾病引发;也有的说法是觉得梵高中铅毒导致的。
但至今,梵高真正精神病诱因,已经无从得到真相的答案。
梵高生命非常短暂。他去世时年仅37岁。然而,我不知道每位读者是如何来看待梵高的一生?
但我确实,被这些我称之为“梵高精神”,深深触动——他的那种对艺术的热爱;那种因为热爱,可以超越现实任何困境的坚定的心;还有那种很努力地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人的躯体,会消失,会衰退。但人之内核的精神装置,将永恒,将不朽!
如同“梵高精神”,它就是艺术道路上的光明灯盏,引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