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三十年(3)

三十年,一代人都长成了,为什么老头子还活在过去,甚至是解放前的水平?

看来,一个人独居,的确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人人都独居,也是不利于社会发展前进的。

究其原因,大约如下:

首先,一个人生活,自给自足,有了基本的衣食保障,似乎也就没多大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了。因为上不养老下不养小,还图谋什么发家致富的蓝图?也不想给子孙留什么积蓄。所以,独居容易让人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只顾眼前,万事无忧。

第二,独居者孤家寡人,缺乏家庭成员的建议、监督与批评,坐井观天,自我封闭,还性格偏执,一意孤行。比如穿低档衣物、用破旧家具,并不会有人反对、嘲笑!没有旁人指责、纠正不说,还津津乐道节俭是美德!

一群人生活,消费总量大,必然要作更强大的谋划,于是群策群力,共同构思与奋斗,进而有更强的产能。这自然比一个人的不思进取、自我封闭要强得多。

第三,一个人独居多年,容易形成独行侠的风格,结交的人际圈层也大多是同类破落户,大家都思想陈旧,观念落后,越来越落伍于时代,甚至沾染不良思想。同类人常常混在一起七嘴八舌相互取笑、打击嘲讽正能量,共同影响,共同拉垮,形成一种无形的集体负能量,最终“水往低处走”。

第四,人的奋斗精神,多在知天命之前那一段岁月,一个五十之年被分割出去的人,或者灰心,或者体力和脑力衰落,难免滋生悲观情绪,丧失奋发向上之心,甚至破罐破摔,赌气懈怠。

但这个老头有着一定的硬汉性格,也不是懒惰之人,他三十年独居之所以还活在解放前,主要是缺乏向上进取的动力,和生活圈层的影响。

之前在大家庭生活时,他可是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敢吃螃蟹的人,敢想敢干,率先垂范,往往成为引领大众的人物!后来一个人生活时,没有了苦干动力和创新激情;衣食无忧之下,甚至剑走偏锋,莫名的对中医产生兴趣,用了很多心血去钻研书籍、上山采药、熬制汤药。

这些年,由于衣食无忧,也不再奋斗,思想观念渐趋松弛,常常流连于农贸市场那些破落户扎堆之地,臭味相投的一群人,常常闲聊八卦一坐大半天,还能有多少心思去精心耕耘自己的生活蓝图!

想想,一个人独居尚且如此,整个社会如果形成个人独居之风,那是很可怕的。婚姻、家庭、子女营造的群体生活形态,其实有其合理性和可取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