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涉及到友谊的内容,我也引入《给莉莉的信》中的内容:
相互喜欢、怀有共同兴趣、能分享感情和思想,也是友谊的根本。“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绝非一码事。我听人们说起自己爱父母(或兄弟姐妹)、却不大喜欢他们。很有可能。不过说到底,喜欢和爱都是友谊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肯定,假装的友谊,即毫无共同之处和共享之处的友谊,是维持不下去的。
这段文字说友谊中有喜欢,也有爱。这是容易被混淆在一起的两个词语,而且常和男女之间的爱情问题交织在一起,而这里是谈友谊的两个特点,我就让学生区分二者的内涵。学生们经过思考,针锋相对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喜欢是开始,爱是结果。”
“不对,这两个词语在友谊中是并存的,因为它是友谊的两个特点。你这么一说好像爱可以取代喜欢。”
“这两个词语的层次不一样,喜欢是浅层次的,而爱是一种深厚的感情。”
“我不这样认为,这两种感情都很重要。我甚至觉得爱并不是什么深厚的感情,而只是一种责任。这段文字不是说了吗,爱父母却不喜欢他们,比如我就是爱我妈妈,但不喜欢她的唠叨。”
“我不这样想,我跟妈妈就是既爱又喜欢啊!我跟我妹妹也是既爱又喜欢啊!”
“顺着这个思路说,爱是一种责任,包含对对方的帮助;而喜欢只是说一种愉悦的感情。你跟父母和妹妹是感情好而且相爱。”
“对,也有感情不好,但仍然有爱的,比如我和爸爸。我知道爸爸爱我,但我不喜欢他,他似乎也对我不满意。”
“同学们,爱和喜欢是两种不一样的感情,但大家再想想,二者会不会融合在一起?”
“可以啊,前面那个同学说跟妹妹既爱又喜欢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谁能画个图示表示二者的关系。”
“可以画两个圆,一个代表喜欢,一个代表爱。”
“你这等于没说,没表示出二者的关系。这两个圆应该有一部分交叉,交叉的阴影部分就是前面那个同学说的既爱又喜欢。”
“你们帮我用爱和喜欢填两个空,我作为老师,我()学生,但不()某些学生。”
“你喜欢学生,但不爱学生。”
“哈哈哈……”
“我不服。”
“不能这么说老师,也跟前面讲的爱和喜欢的内涵不符合,应该说老师爱学生但不喜欢部分学生。因为爱是他的职责,而喜欢只是个人感情。”
“那我就明白了,我那天跟你打招呼,你都不太热情,是你不喜欢我啊?”
“这个,这是哪天的事情啊?对你这个淘气包子我还是挺喜欢的,可能我刚上完课有点累吧,回应你的声音有些小吧?”
“解释就是掩饰!”
“哈哈哈哈……”
“我能说我想打你吗?”
“这只能进一步说明你不喜欢我,我甚至开始怀疑你是不是爱我。”
“……”
请大家脑补老师的表情并计算老师内心阴影的面积。
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理解着喜欢和爱的区别,也理解了友谊不仅有喜欢,而且要有爱,也就是要切实的给对方提供帮助。
下课后一个学生把她批注的关于友谊的资料递给我:“我有些想法,都在里面,你看看吧。”本来我是想课下找她的,因为上课她一言不发,而且不关注大家的讨论,似乎没听课,只是在资料单上写着什么,起初想批评制止她,让她听课,毕竟她总能在课堂上提出很独到的想法和问题。比如我们开哲学课,几节课后,她提问:“我们学哲学有什么用啊?”语惊四座,这丫头的问题太尖锐了吧?好在我没被吓到,从容的予以回答,但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这不,她课堂的沉默竟然是另有想法:
“在书上写或者在课堂上讨论爱和喜欢是没有用的,爱和喜欢不能去教,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教别人,作者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观念,因为爱与喜欢对不同的人意义不一样,唯有让他们自己去爱去喜欢,才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和喜欢。”
我看完这些文字,心里一愣一愣的,你能说这个孩子说的不对吗?你能教会孩子怎么去爱或者喜欢吗?你能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爱和喜欢吗?天啊,这是对我的课的批评啊!很可能课堂上我只是跟学生们在那里进行理性的分析,而缺少一种感受和体验,以至于用理性分析感情,那永远是“隔”的,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回头我得找这位学生继续聊聊。比如你觉得关于友谊的话题该怎么进行?还要说语言是是言说者意思的表达工具,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意思,还得说说学习之为学习,只是一种启发,不代表要过别人指定的生活……但这些似乎一点都不重要,因为这学生的感悟深刻无比。
这课有点没法教了,我越来越应对不了这一个个思想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