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卢思浩在《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里的一章是这样写着:
别让世界改变你的节奏
当所有人都把梦想当矫情,
把努力当无病呻吟,
把懦弱当真理,
那只能说那些人的内心已经死了。
在这个速食的社会里变成了一个速食的人。
当有人不由分说对其他人的梦想嗤之以鼻的时候,
你要做的就是伸出你的中指默念Fuck you,
滚你的,
我有我的梦想,
我就要守护它。
在这里,聊的不是梦想,聊的也不是什么伟大的东东。要聊的就是不要在现今这个速食的社会里,变成一个速食的人。保持好自己的节奏,砥砺前行!
近段时间《歌手,2018》正在热播,各种各样,形形式式的歌手放下身段,抛下歌手的光环进行残酷的比赛,抛开利益不说。听得最多的是,虽然这是一个有名次之争的歌唱节目,但是留下好的作品才是我们需要做的,这也是我们的使命。留下好的作品,这是我十分赞同的一个观点。每一名歌手都各具特色,有歌手汪峰、Jessie J、李圣杰、张韶涵、GAI、张天、李晓东、苏诗丁、李泉、华晨宇、KZ谭定安、腾格尔、霍尊等各种类型的歌手,可谓风格各异,有摇滚的、说唱的、柔情的、电子乐的、灵魂乐的、草原的、英伦的、哈尔滨的、中国戏曲风的。每名歌手除了擅长的曲风外,还挑战各种自己不擅长的风格。相信每一名歌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是尽可能地追求极致,也经过无数次的钻研和练习才能达到的。有苦苦等候一个成名机会却无奈退赛的、有为不知名的好作品而唱的,有为新时代发声而唱的,有为经典再流行而唱的,有为致敬中国文化而唱的,有为纪念某段情感而唱的,有为悼念逝去的人而唱的等等等等...他们原本可以用自己擅长的去争取更好的名次,让自己创造更高的票数。但他们选择保持自己内心的节奏,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东西而发声。这或许就是为何他们在成功之后选择归零、选择参加歌手、参加比赛的缘故吧。我个人偏爱GAI,虽然他只能留下一首歌曲就被迫退赛了;我也喜欢汪峰留下好作品的风格,为更多默默无闻的做音乐的普通歌手、词人歌颂他们的作品;我也惊叹Jessie J驾驭歌曲的能力;也感叹腾格尔令国人和外国人震惊的草原式演唱风格;也欣赏张韶涵永远能给人正能量,小小身躯不易倒的精神;更佩服华晨宇坚持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追寻自己内心想要的,觉得对的、值得的东西。这或许仅仅是一个比赛,一个节目的吸引眼球的模式,也可能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个见解。当然事物是有两面性的,但我看到的是他们坚持的部分,正能量的地方。可能人就是这样的,从小事里面给自己一些正能量,给自己一个感动的节点,才能在这繁杂的社会里面泰然初始,保持自己的节奏。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讯息万变的年代,一台手机就能知晓天下事的时代。很大一部分人很难再手捧一本纸质书,细细阅读了。利用手机快速畅游寻找各类需要的资源是一种节奏,仔细翻阅工具书寻找合适的答案也是一种节奏;你努力学习、工作为更美好将来而作出拼搏是一种节奏,你学习只为充实自己,工作只是维持生计、享受生活是一种节奏;选择留在大城市里感受快生活是一种节奏,选择回归到小城市里享受慢生活也是一种节奏。等等的一切都是一种节奏,没有好与坏的标准,只有是否适合的标准。
让我敬佩的有一位朋友,他是一个邻家大男孩,为什么叫他邻家大男孩呢,全因他大叔的年龄里藏着一颗年轻的灵魂,保留着一颗18岁不认老的心。所有人第一眼看见他,刚认识他的人,都有共同的感受,娘气。不可否认,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随着慢慢的了解,那才不是娘气,那是一种散发出来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是有光芒的。在这个纷乱的社会上,很多人都因为外界的变化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甚至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不应该的事情,趋炎附势已成为了一种生活上的习惯,敢作敢当的人有不少,但实在也不多了。而我最敬佩的就是人们眼中娘气的这位大男孩,多年来保持着自己一贯的作风,不为时势而改变自己的内心,保持着赤子之心去感悟生活,处理问题。对于他的娘气,无论外界的何种目光,他还是一切如常地对待,不悲不气,保持自己的节奏,自己面对目光的节奏,自己处事柔和的节奏,自己持续自信的节奏。虽然在外界人眼里可能是一种难以理解的行为,就如同人们从刚认识他是感觉他娘气,慢慢地感觉那只是仅属于他光芒般的自信而已。
一位友人说过,当你旅行至某个地方,不同的时间节点,这个地方会给你截然不同的感受,10年前游历过的地方,10年后故地重游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是一个喜欢发朋友圈记录生活、分享生活的人,而发朋友圈的初衷不是想要获得多少人的点赞和羡慕,也不是想炫耀点什么。而这只是我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能回忆起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想法是什么,和现今对比又有何不同,当初自己的初衷又是什么,也希望某些记录能在多年以后还能感动自己。曾经有人说过这是矫情,感性,但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东西,想表达的情感,想记录的生活,矫情也好,感性也罢,这就是我的节奏。小时候,大人会告诉你,你该这样做、那样做才能有更多人喜欢你;读书时,会有人干扰你,你必须得与谁谁谁为伍才能让你朋友多一些;工作时,总会有人苦口婆心、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劝诫你什么东西该做、什么东西不该做,做哪些东西才能让你得到机会、让你获得利益,才有机会青云直上。一系列的干扰项总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长河里,我会听从意见和建议,但是对不起,我未必能按照你所说全部去过完我的人生。我总深信,小时候的我们只是有点不成熟,带点稚气,但我们能明辨是非对错;读书时的我们可能需要大量的朋友来让自己内心充满满足感,不至于太孤单,但我们能选择何谓好友、何谓损友,我们需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工作时的我们可能是需要机会,但我们不能将它作为唯一的标准,把眼前的、把当今需要做好的东西做好、准备好的话,一切的机会都会来临,机会必定是会给到一直准备好的人的。我不能改变我生命的长度,但我能拓宽我生命的宽度。我有选择该如何生活的权利,我有自己该有的节奏。
说到有质量的朋友。我有几个要好的兄弟,有一同读小学的同学,读初中时候的同学,读高中时候的同学,读大学时候的同学,甚至在这之前,我们已经断了很长时间的联系。但幸运地,因各种机缘巧合同聚在一个群组里面了。而这个群组算是在各种速食群组里面,保鲜度比较持久的一个群组了。简简单单的六个人,有做教师的、有做酒店管理的、有做行政的、有做物流产业的、有做路政的、有做酒业的。但这简简单单的六个人,就因为共同喜欢的一项运动而走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性格各异,说话的风格也完全不一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就是这几个风格各异的人,总在聊天交流的时候,知道什么时候该畅所欲言,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沉默消化;知道什么时候该全体出现,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偶尔落单;知道什么时候能提建设性意见,也知道什么时候天荒夜谈,无边际地吹嘘。每个人都能把握好聊天的分寸和默契,不冒进、不打扰、保持一种既定的节奏感。但是这群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群组里的某一人出现问题,其余的各方都相继支援到位,这可能就是出于一种无形的节奏感,引领他们走到一起吧。曾经,我跟这几人说过一句从书里看来的话:“那时候或许他们的故事还没变成漫画,对于他来说,它只是一个从抽屉里钻出来的怪家伙。直到很久以后他才明白过来,他要的从来就不是那个有很多道具的口袋,而是一个在自己难受或开心的时候都能在身边的朋友。”或许我们当初也多多少少因为对方口袋里的道具而走在一起,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你的口袋、你提供的法宝,而是你这个一直留在身边的朋友。望这几个人能继续保持好该有的节奏感,继续并肩走下去。
人活一辈,很长也很短,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从容接受别人的声音。错误的,请保持检视和摒弃;正确的,请保持坚定和坚持。慢下来,沉淀下来,终有一日,你会有所收获。别让这个速食的社会、纷乱的世界改变你的节奏,也愿你保持好自己的节奏,找到这个世界的美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