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后,朋友跟头发一样,都越来越少了

我的朋友S酱最近换了新工作,即将离开深圳,前往另一个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朋友找到心仪的工作,替她感到高兴之余,但我剩下更多的是不舍,毕竟在深圳可能找不到第二个能和我“约饭”的人了。

S酱是我大学漫画社的同学,同喜欢二次元话题,也同喜爱日料及烤肉。作为深圳日料小分队,我们基本每月聚餐一次,刷新打卡周边日料店,边吃边吐槽糟心工作与狗血新番。就这样,将一间间日料店试错下来,我们一起吃出了专属我俩的日料店铺排行榜(但也只局限于深圳罗湖区啦~)。

随着S酱的离开,发现在深圳相熟的朋友越来越少,甚至回头想想,好像自从25岁之后,我居然连2个交心的新朋友都数不出来。

说到底,终究还是因为懒。


“懒得惹麻烦,索性把自己藏起来”

以前看《全美超模大赛》时,特别喜欢看里面的撕逼桥段。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一位女生对着镜头高傲地说:我是来比赛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其实工作后发现这句话还挺适用的,我一向认为在同一个职场上不太适合交朋友,但如果真的有缘,离开相同职场或在不同公司可能会对双方关系更好。

一是担心出现利益冲突,二是职场并不适合用来消化情绪。

在职场上,需要表现出来的是专业的形象、出色的工作能力等,再以此来“拉拢”工作伙伴。我不太轻易也不愿意向职场同事展示更私人更情绪化的一面,毕竟千人千面,难保你的上司就是认为【奔三姑娘还穿着蛋糕裙,真挺幼稚的】。


“懒得拓展交际圈,不如回家睡懒觉”

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大概和我一样,每天上班工作,吃中饭,晚上7、8点回家(不加班的话),偶尔出差,日子越来越规律,也意味着交际圈越来越小。

曾经为了拓展交际圈,我加入过ONE OK ROCK的歌迷Q群,但群太水,加上慢慢脱粉,于是便退群了;也加入过本地的Lolita群,有幸与与几位妹子熟络起来,但后来相熟的越来越少上线,而新人越来越年轻,大多是中学生,现在已感觉好难加入话题(可能也与我“濒临”脱坑有关)。

25岁后,开始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与短暂,会花更多精力投入工作,难得的休闲时间也会留给自己在家刷剧看漫画。再也没有太多时间用来拓展新乐趣、认识新人,结交新朋友好像变成一个成本好像挺高的事情。


“懒得折腾见面,从十分熟到有点陌生”

Jessica说,她的微信里有个分组标签叫“十分熟”,都是大学认识至今的同学好友,但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这个分组里,其实已经有些人许久许久未联系,也不清楚彼此近况,明显不是那么熟了……

其实都能理解,毕竟大家忙于各自奔波。但相聚越来越少也是真的,从十分熟逐渐跌到“五分熟”甚至到“有点陌生”的确让人挺难过,却你不得不承认这是生活的常态。

所以特别感谢主动来看我的朋友,例如Alex,每次来南方出差时,他都会考虑抽空与我见一面。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和好友们一年至少见一次面。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25岁以后,朋友变少或是说交友变难了,而是因为交到能一辈子交往的朋友,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还不如好好珍惜此刻仅剩不多的朋友吧,多见面,多约饭,多喝酒,多聊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一提起谢道韫,思绪总绕不开那句太过出名的“未若柳絮因风起”。 那一年,她不过七、八岁,用软软童音吟出的一句诗,...
    丁小穗阅读 1,223评论 0 8
  • 南国晚晴,夕阳余晖。小庭春色,花落鸟飞。弦歌又一曲,醉酒再三杯。风月映云雨,香...
    冰夫阅读 212评论 0 0
  • 本章讲述了群体学习是最高效、参与人群收获最大的一种学习方式之一。群体学习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及兴趣,很容易碰撞出思想...
    杨慧玲阅读 161评论 0 0
  • l创造一个新物种 从创业开始,被问到最多次的恐怕只有这一个问题:法律知识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法律编辑、律师助理、码...
    支子妤阅读 2,747评论 3 12
  • 为了能跟上时代,我每年都要努力去理解一些新词汇,治愈系,钝感力,小确幸,不持有生活。。。 去年知道了一个词,断舍离...
    偷来的时光阅读 691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