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新老问题交织并存既是阶段性特征的直观反映,也是深化改革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同步抓”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老问题相互关联、彼此转化的辩证规律,为我们统筹发展与安全、破解深层矛盾提供了方法论指引。面对复杂局面,唯有摒弃“选择性治理”的惯性思维,树立新老问题一体研判、协同攻坚的系统观念,才能在动态平衡中筑牢发展根基,于变局中开拓改革新境界。
以系统思维统筹问题治理的时空维度。新老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动态演进的矛盾集合体。工作中需建立“问题谱系”分析机制,既追溯老问题的历史成因与演变逻辑,也预判新问题的衍生路径与潜在风险。尤其要注重从老问题的“顽固病灶”中提炼制度性短板,从新问题的“突发苗头”中捕捉趋势性信号,形成“解决一个、警示一类、完善一片”的治理闭环。
以改革创新激活问题化解的内生动力。老问题的“顽固性”往往源于体制机制束缚,新问题的“无常性”则考验制度弹性。一方面,需用好改革“手术刀”,针对利益固化藩篱探索“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路径;另一方面,需构筑创新“防火墙”,建立新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评估体系,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推行“沙盒监管”,实现创新激励与风险管控的动态平衡。关键在于将问题压力转化为制度演进推力,使治理体系具备自我优化的基因。
以动态响应提升治理效能的前瞻水平。新老问题的转化往往具有非线性特征,需建立“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全链条响应机制。工作中应结合大数据舆情分析与基层实地调研,构建问题演化热力图,对隐性风险进行量化追踪。同时完善政策迭代机制,将解决新问题形成的经验及时固化为标准范式。
纵观人类文明进程,伟大变革总是孕育于矛盾解决的实践沃土。新老问题同步治理的深层价值,在于推动社会治理从“应激反应”向“能动建构”跃迁。当我们将每个问题的破解视为制度成熟的淬炼、将每次风险的应对转化为系统能力的升级,中国道路便能在危机育新机、于变局开新局。这种以问题为舵、以创新为帆的航行智慧,终将凝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使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长河的奔涌中彰显生生不息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