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或打人怎么办

本文是一篇听后感,演讲者是LuLu老师。

1、 整体阐述:

1、 被打(保护)

2、 打人(解读)

3、 核心:界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 分析被打的原因和打人的原因:

(1)、被打的原因:孩子不懂得自己的重要性,进而保护自己(个人总结)

1、具体表现形式为过度过早的要求分享:6岁甚至10岁以前,先不要太过要求。

例:玩玩具时,若遇到别的小孩子要拿自己家孩子的玩具,家长总会不顾自家孩子的意愿,硬要求孩子要“孔融让梨”,分享给其他小孩,孩子不愿意,往往会造成与孩子的矛盾,甚至因教育自家小孩导致他委屈哭泣,这样子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没有其他小孩子重要,觉得父母都认为别人的小孩比自己重要,就更容易被欺负

上面的例子其实也有提到这点

(2)、打人的原因: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上大人的错误行为引导导致。(个人总结)

例:小孩子有时会喜欢拍打大人的脸,这可能是一种爱的方式,但是错误的表达方式,大人们尤其是长辈们,有时会哈哈大笑地说,你看,他打我哦,跟孩子一起打弄,就容易使孩子形成别人都可以打的观念

3、 被打和打人的推荐处理方法(切忌说教,采取引导方式)

(1)被打:分为两种情况

1、家长在场:需立即站出来进行保护,如护犊子般,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很重要的,不是能随便被打的

例:当家长在场,孩子被打,家长可立即走到打人小孩面前,严肃地对其说明我的小孩是不能被打的(只说不动手),很多人肯定会问那对方家长会不舒服,重要是你孩子别打了,而且你又没打他家孩子,这是正常的保护行为。

注:很多家长会以为是小孩子自己的事而不作为,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家长没有保护他,以后就更容易被打而不会保护自己,不要寄希望于孩子自己能有应对能力,他还太小了,属于完全无行为能力的人。监护人就要有保护的责任。

2、家长不在场:倾听是关键

例:孩子被打,先进行倾听,关心孩子,让其委屈的情绪进行发泄,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进行说教,待其情绪转好后,建议可以通过类似打架的游戏来引导,也可以通过实际动作的教导让他懂得怎么保护自己,甚至是反击。(个人意见:对男孩子来说,敢打架也是一种历练,被打了不还手,以后更会被打,一定要学会反击)

(2)打人:解读原因,认同需求,再进行行为纠正引导

例:先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确认其需求,如抢人家玩具而打人,告诉孩子其他小孩子是来爱的,可以做好朋友的,想要玩具我们不能出手打人的,可以引导先尝试跟其他小孩子交换玩具或等待等方式,给孩子多个的正当选择来满足他的需求,让他知道,正确的需求表达方式是怎么样的,而不能通过打人这个粗暴的手段,另外,若其他小孩通过多种方法后还是不给,那也要告诉孩子,就像自己有很心爱的东西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其他小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情况,被拒绝也是正常的。

4、 如何给孩子立界限

(1)学会尊重孩子的需求

例:老师分享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一次他儿子在吃葡萄时,自己还没吃到,他爸就要求他分给他吃,一下子就直接拒绝了,LULU老师等她儿子吃了几个后,再跟他说妈妈也很喜欢吃,好久都没吃了,不知道能不能分给我一些的时候,她儿子就偷偷塞给她几颗吃。所以可以先满足孩子的需求,再让其进行分享。

(2)父母要学会尊重自己的需求

例:很多父母即使在自己很累或者不愿意的情况下,还是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没必要,可以用沟通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你的需求,进而懂得尊重你的需求,不要过度溺爱,让孩子变得不懂得尊重别人,要干嘛就干嘛的习惯,这是非常错误的。这样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等进行互动时就非常容易产生矛盾。

LULU老师举了她自己的例子,她是母乳喂养,到她儿子2岁的时候,有一阶段她一直生病,工作上又很劳累,也经常没奶,自己和孩子都搞得很累,她就跟她儿子商量,说妈妈真的没办法再给你喂奶了,妈妈生病了,又很累,又没奶,很辛苦,她儿子听后,通过3天的时间,就断奶了,按照老师的说法,那3天就跟戒毒一样,这3天的晚上她就一直陪着他儿子,陪他说话,玩游戏,她儿子有多次忍不住,但因为他爱他的妈妈,最后也克服了。

5、 个人总结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反应及引导是关键,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是核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握界限是目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