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琴音和难忘的日子。
带“徒弟”的时候,总在思索着当时我学琴时,老师是如何教我的,我就按着记忆中的我的经历去教别人。但毕竟,记得的东西很少,也拿不出什么老师的感觉。偶然发现,自己今后或许很难再有人细心地教我怎么去拉琴。就算有,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背着一个小黑包,拿着一个小琴盒,默默在晚上的路边等车的学琴者之一了。甚至也许,以后也只能自己欣赏自己这“三脚猫功夫”的锯木头演奏。于是我感到压抑,感到惧怕,想表现,想识更多的喜欢器乐的人。如果不表现,不交往,我真的能做到自己独乐琴音吗?可以肯定的是,周围“同好会”多一点,自己的动力和受到的鞭策也会多一些。在这,我也真是羡慕那些各种器乐的初学者们,还能有机会体验被人教导着提升技艺的求学经历,同时我也自豪,因为我的求学经历是伴随着自己的童年一起成长的,琴艺的提升,对琴从被迫到主动,等等这些经历,是成长的证明。看到这篇文章的我或他人,请在学习感兴趣的事物时能一直保持动力,选择了就别太随意放弃!
五年级时,我退出了两年间选择的儿童音乐学校,尽管它已经从原本不太好的环境搬到了一个更宽敞的地方,我还是选择了找老师单独带。原因是妈妈看见了我在小提琴上还是有点天赋的,想往上走!没过多久,通过小学同学母亲的介绍,我被介绍到了一位姓叶的老师那。我的上课时间也变了,之前是每周六下午三个小时,变成每周三和周六晚八到九点,地点在叶老师的家里。 那个背着一个小黑包,拿着一个小琴盒,默默在晚上的路边等车的学琴者就这么“诞生”啦。当时的小孩子认为晚上九点十点就早该睡觉,十一点十二点那就是在“熬夜”,哪像现在的我们,十一点十二点还觉得“挺早的”?!我八点却要出去学琴,可谓“挑战十足”!小学时妈只让我周六周日玩玩电脑,所以周六晚上学琴时,我在电脑桌前都会极不情愿去按下关机,随后拿着谱子肩垫琴盒出门,飞速跑到车站去搭公交,这个点的公交大概五分钟一辆,一般不会迟到。但九点后回家时就不一样了,二十分钟一班车,经常等到我作急发狂。虽然上课的时间变短了,我却发现老师单独带你真是效率极高,他会一直观察你的拉琴时的细节,找到不对的地方会一一指正,虽然挨训也多,基础功和其它琴艺却一天比一天扎实,每天的训练任务也很明确。到了这个阶段,老师开始问我要不要考级(考级有几种,一般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小提琴考级),我也决定考,学琴的压力一刹那加在了头上。在叶老师这学琴的第一年就决定考三级(比其他孩子决定考级晚了很多,只能从三级开始考),考级题目是:音阶,练习曲,协奏曲,中国乐曲,四首曲目(器乐考级的人挺多,差不多都是这么个程序,但我真的觉得小提琴考级更磨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前半年的任务就是将考级题目要求的谱子完全学会,后半年便提升拉琴音乐的质量,而且做到对谱子倒背如流。当时的我学习没压力,课余时间很多,所以天天睡觉前都是在练小提琴,长久以往,脑子里全是一小节一小节的音乐往外蹦。童年的生活真是简单美好。
“叶老师再见!”“回家注意点,学的东西多练习”每次下课后,我会对老师告别,然后很开心的走上回家的路。走在路上往往很开心,大多因为每节课的收获都丰富,看着那长长的谱子一点点被攻略下来,自豪感确确实实自己就蹦跶出来了。站在车站台上,马路对面有家肯德基,天天放着“生活好滋味,就在肯德基”广告音乐,路上的行人很少,车流很少,而回家的这段时间,我能好好感受家乡这座城市的夜晚氛围。心情好时我会感到嘴馋,暗暗决定下次让说服妈妈给我点零花钱,好让我晚上吃个鸡块,可惜一直没这么做;不过要是因为这节课我总克服不了某一段乐谱中的难点,心情不好时,我会无视肯德基的广告和车站台,决定走回去惩罚一下自己。尤其是冬天时,穿的严严实实走在刺骨的冷风里,醒脑很强烈。一周一周过去,四首考级曲目不知各自拉了几百遍还是几千遍,暑假七月份的某一天,考级的日子就要来了,检验一年成果的时候就在此刻。在此之前,我刚刚小学毕业,没有体会到升学之时的不舍,而是投入紧张的“备战考级”环节……
小学初中那段时间,学业无压力,我像是分成了两个人格,一个在普通的学校,一个在琴和音符里,童年学过钢琴、二胡、电子琴等等器乐的小伙伴们应该都有着这种来回穿梭的经历,本来类似这些记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它的珍贵,如今却发现只能在脑海中回忆它而将它浪漫理想化,却无法再拥有、体验那充实和真实的感觉。不管是音乐,绘画,还是什么其他兴趣爱好,我觉得我们身处于其中时,应该再多多体会和记录下那种充实快乐的瞬间,因为它会一直鼓舞你,不让你放弃或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