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相关(6)-- Redis

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是速度非常快的非关系型(NoSQL)内存键值数据库,可以存储键和五种不同类型的值之间的映射。键的类型只能为字符串,值支持五种数据类型:字符串、列表、集合、散列表、有序集合。

它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如字符串(String),散列(Hash),列表(List),集合(Set),有序集合(Sorted Set或者是ZSet)与范围查询,Bitmaps,Hyperloglogs 和地理空间(Geospatial)索引半径查询。其中常见的数据结构类型有:String、List、Set、Hash、ZSet这5种。

Redis 支持很多特性,例如将内存中的数据持久化到硬盘中,使用复制来扩展读性能,使用分片来扩展写性能。

常见操作:

STRING

> set hello world

OK

> get hello

"world"

> del hello

(integer) 1

> get hello

(nil)

LIST

> rpush list-key item

(integer) 1

> rpush list-key item2

(integer) 2

> rpush list-key item

(integer) 3

> lrange list-key 0 -1

1) "item"

2) "item2"

3) "item"

> lindex list-key 1

"item2"

> lpop list-key

"item"

> lrange list-key 0 -1

1) "item2"

2) "item"

SET

> sadd set-key item

(integer) 1

> sadd set-key item2

(integer) 1

> sadd set-key item3

(integer) 1

> sadd set-key item

(integer) 0

> smembers set-key

1) "item"

2) "item2"

3) "item3"

> sismember set-key item4

(integer) 0

> sismember set-key item

(integer) 1

> srem set-key item2

(integer) 1

> srem set-key item2

(integer) 0

> smembers set-key

1) "item"

2) "item3"

HASH

> hset hash-key sub-key1 value1

(integer) 1

> hset hash-key sub-key2 value2

(integer) 1

> hset hash-key sub-key1 value1

(integer) 0

> hgetall hash-key

1) "sub-key1"

2) "value1"

3) "sub-key2"

4) "value2"

> hdel hash-key sub-key2

(integer) 1

> hdel hash-key sub-key2

(integer) 0

> hget hash-key sub-key1

"value1"

> hgetall hash-key

1) "sub-key1"

2) "value1"

ZSET

> zadd zset-key 728 member1

(integer) 1

> zadd zset-key 982 member0

(integer) 1

> zadd zset-key 982 member0

(integer) 0

> zrange zset-key 0 -1 withscores

1) "member1"

2) "728"

3) "member0"

4) "982"

> zrangebyscore zset-key 0 800 withscores

1) "member1"

2) "728"

> zrem zset-key member1

(integer) 1

> zrem zset-key member1

(integer) 0

> zrange zset-key 0 -1 withscores

1) "member0"

2) "982"

数据结构

在Redis中,hash表被称为字典(dictionary),采用了典型的链式解决冲突方法,即:当有多个key/value的key的映射值(每对key/value保存之前,会先通过类似HASH(key) MOD N的方法计算一个值,以便确定其对应的hash table的位置)相同时,会将这些value以单链表的形式保存;同时为了控制哈希表所占内存大小,redis采用了双哈希表(ht[2])结构,并逐步扩大哈希表容量(桶的大小)的策略,也即渐进式rehash, 即在以后的操作(find, set, get等)中慢慢的copy进去。

具体过程为:刚开始,哈希表ht[0]的桶大小为4,哈希表ht[1]的桶大小为0,待冲突严重(redis有一定的判断条件)后,ht[1]中桶的大小增为ht[0]的两倍,并逐步(注意这个词:”逐步”)将哈希表ht[0]中元素迁移(称为“reHash”)到ht[1],待ht[0]中所有元素全部迁移到ht[1]后,再将ht[1]交给ht[0](这里仅仅是C语言地址交换),之后重复上面的过程。

基本操作:

Redis中hash table主要有以下几个对外提供的接口:dictCreate、dictAdd、dictReplace、dictDelete、dictFind、dictEmpty等,而这些接口调用了一些基础操作,包括:_dictRehashStep,_dictKeyIndex等。

hash table在一定情况下会触发rehash操作,即:将第一个hash table中的数据逐步转移到第二个hash table中。

(1)触发条件:当第一个表的元素数目大于桶数目且元素数目与桶数目比值大于5时,hash 表就会扩张,扩大后新表的大小为旧表的2倍。

(2)转移策略:为了避免一次性转移带来的开销,Redis采用了平摊开销的策略,即:将转移代价平摊到每个基本操作中,如:dictAdd、dictReplace、dictFind中,每执行一次这些基本操作会触发一个桶中元素的迁移操作。在此,有读者可能会问,如果这样的话,如果旧hash table非常大,什么时候才能迁移完。为了提高前移速度,Redis有一个周期性任务serverCron,每隔一段时间会迁移100个桶。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创建hash表示默认存储结构,并不是dict,而是ziplist结构,hash_max_ziplist_entries和hash_max_ziplist_value值作为阀值,hash_max_ziplist_entries表示一旦ziplist中元素数量超过该值,则需要转换为dict结构;hash_max_ziplist_value表示一旦ziplist中数据长度大于该值,则需要转换为dict结构。

数据库的工作模式按存储方式可分为:硬盘数据库和内存数据库。Redis 将数据储存在内存里面,读写数据的时候都不会受到硬盘 I/O 速度的限制,所以速度极快。

(1)硬盘数据库的工作模式:

(2)内存数据库的工作模式:

键的过期时间

Redis 可以为每个键设置过期时间,当键过期时,会自动删除该键。

对于散列表这种容器,只能为整个键设置过期时间(整个散列表),而不能为键里面的单个元素设置过期时间。

 数据淘汰策略

可以设置内存最大使用量,当内存使用量超出时,会施行数据淘汰策略。

Reids 具体有 6 种淘汰策略:

作为内存数据库,出于对性能和内存消耗的考虑,Redis 的淘汰算法实际实现上并非针对所有 key,而是抽样一小部分并且从中选出被淘汰的 key。

使用Redis 缓存数据时,为了提高缓存命中率,需要保证缓存数据都是热点数据。可以将内存最大使用量设置为热点数据占用的内存量,然后启用 allkeys-lru 淘汰策略,将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Redis 4.0 引入了 volatile-lfu 和 allkeys-lfu 淘汰策略,LFU 策略通过统计访问频率,将访问频率最少的键值对淘汰。

持久化

Redis 是内存型数据库,为了保证数据在断电后不会丢失,需要将内存中的数据持久化到硬盘上。

RDB 持久化

将某个时间点的所有数据都存放到硬盘上。

可以将快照复制到其它服务器从而创建具有相同数据的服务器副本。

如果系统发生故障,将会丢失最后一次创建快照之后的数据。

如果数据量很大,保存快照的时间会很长。

AOF 持久化

将写命令添加到AOF 文件(Append Only File)的末尾。

使用AOF 持久化需要设置同步选项,从而确保写命令什么时候会同步到磁盘文件上。这是因为对文件进行写入并不会马上将内容同步到磁盘上,而是先存储到缓冲区,然后由操作系统决定什么时候同步到磁盘。有以下同步选项:

    ● always选项会严重减低服务器的性能;

    ● everysec选项比较合适,可以保证系统崩溃时只会丢失一秒左右的数据,并且 Redis 每秒执行一次同步对服务器性能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 no选项并不能给服务器性能带来多大的提升,而且也会增加系统崩溃时数据丢失的数量。

随着服务器写请求的增多,AOF文件会越来越大。Redis 提供了一种将 AOF 重写的特性,能够去除AOF 文件中的冗余写命令。

Redis分片

说明:早期如果使用一台redis时,其中保存的是服务器中全部的缓存数据.这样都放到一台服务器中会有风险,如果单台服务器宕机将直接影响整个服务。

策略:采用分片的技术,将原来由一台服务器维护整个缓存,现在换为由多台服务器共同维护整个缓存.假设之前一台服务器维护的内存数据量在9G.现在如果采用分片技术使用3台服务器共同维护内存空间,每台服务器维护3G内存。

好处:

1.提高每台服务器的响应时间。

 2.容灾性较好。

假设有4 个 Reids 实例 R0,R1,R2,R3,还有很多表示用户的键 user:1,user:2,... ,有不同的方式来选择一个指定的键存储在哪个实例中。

最简单的方式是范围分片,例如用户 id 从 0~1000 的存储到实例 R0 中,用户id 从 1001~2000 的存储到实例 R1 中,等等。但是这样需要维护一张映射范围表,维护操作代价很高。

还有一种方式是哈希分片,使用 CRC32 哈希函数将键转换为一个数字,再对实例数量求模就能知道应该存储的实例。

根据执行分片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分片方式:

客户端分片:客户端使用一致性哈希等算法决定键应当分布到哪个节点。

代理分片:将客户端请求发送到代理上,由代理转发请求到正确的节点上。

服务器分片:Redis Cluster。

Redis使用场景

计数器

可以对String 进行自增自减运算,从而实现计数器功能。

Redis 这种内存型数据库的读写性能非常高,很适合存储频繁读写的计数量。

缓存

将热点数据放到内存中,设置内存的最大使用量以及淘汰策略来保证缓存的命中率。

查找表

例如DNS 记录就很适合使用 Redis 进行存储。

查找表和缓存类似,也是利用了 Redis 快速的查找特性。但是查找表的内容不能失效,而缓存的内容可以失效,因为缓存不作为可靠的数据来源。

消息队列

List 是一个双向链表,可以通过lpop 和 lpush 写入和读取消息。不过最好使用Kafka、RabbitMQ 等消息中间件。

会话缓存

可以使用Redis 来统一存储多台应用服务器的会话信息。当应用服务器不再存储用户的会话信息,也就不再具有状态,一个用户可以请求任意一个应用服务器,从而更容易实现高可用性以及可伸缩性。

分布式锁实现

在分布式场景下,无法使用单机环境下的锁来对多个节点上的进程进行同步。

可以使用Reids 自带的 SETNX 命令实现分布式锁,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官方提供的 RedLock 分布式锁实现。

其它

Set 可以实现交集、并集等操作,从而实现共同好友等功能。

ZSet 可以实现有序性操作,从而实现排行榜等功能。

Redis的几个常见面试问题:

(1)为什么使用redis?

(2)使用redis有什么缺点?

(3)单线程的redis为什么这么快?

(4)Redis的数据类型及使用场景

(5)Redis的过期策略和内存淘汰机制?

(6)Redis和数据库双写一致性问题

(7)如何应对缓存穿透和缓存雪崩问题?

(8)如何解决redis并发竞争key问题?

1、为什么使用redis

主要是从两个角度去考虑:性能和并发。当然,redis还具备可以做分布式锁等其他功能,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分布式锁这些其他功能,完全还有其他中间件(如zookpeer等)代替,并不是非要使用redis。因此,这个问题主要从性能和并发两个角度去答。

(一)性能

如下图所示,我们在碰到需要执行耗时特别久,且结果不频繁变动的SQL,就特别适合将运行结果放入缓存。这样,后面的请求就去缓存中读取,使得请求能够迅速响应。

(二)并发

如下图所示,在大并发的情况下,所有的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库会出现连接异常。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redis做一个缓冲操作,让请求先访问到redis,而不是直接访问数据库。

2、使用redis有什么缺点

大家用redis这么久,这个问题是必须要了解的,基本上使用redis都会碰到一些问题,常见的也就几个。

(1)缓存和数据库双写一致性问题

(2)缓存雪崩问题

(3)缓存击穿问题

(4)缓存的并发竞争问题

3、单线程的redis为什么这么快

这个问题其实是对redis内部机制的一个考察。其实根据博主的面试经验,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redis是单线程工作模型。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应该要复习一下的。Redis采用的是基于内存的单进程单线程模型的 KV 数据库,由C语言编写,官方提供的数据是可以达到100000+的QPS(每秒内查询次数)。

主要是以下几点:

(1)纯内存操作

(2)单线程操作,避免了频繁的上下文切换和各种锁的问题

(3)采用了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

(4)底层模型不同,Redis直接自己构建了VM 机制 ,因为一般的系统调用系统函数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去移动和请求

单线程操作的理解:

这里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单线程,只是在处理我们的网络请求的时候只有一个线程来处理,一个正式的Redis Server运行的时候肯定是不止一个线程的,这里需要大家明确的注意一下!例如Redis进行持久化的时候会以子进程或者子线程的方式执行(具体是子线程还是子进程待读者深入研究)

I/O多路复用的理解:

我们现在要仔细的说一说I/O多路复用机制,因为这个说法实在是太通俗了,通俗到一般人都不懂是什么意思。多路I/O复用模型是利用 select、poll、epoll可以同时监察多个流的 I/O 事件的能力,在空闲的时候,会把当前线程阻塞掉,当有一个或多个流有 I/O 事件时,就从阻塞态中唤醒,于是程序就会轮询一遍所有的流(epoll 是只轮询那些真正发出了事件的流),并且只依次顺序的处理就绪的流,这种做法就避免了大量的无用操作。

这里“多路”指的是多个网络连接,“复用”指的是复用同一个线程。采用多路 I/O 复用技术可以让单个线程高效的处理多个连接请求(尽量减少网络 IO 的时间消耗),且 Redis 在内存中操作数据的速度非常快,也就是说内存内的操作不会成为影响Redis性能的瓶颈,主要由以上几点造就了 Redis 具有很高的吞吐量。

博主打一个比方:小曲在S城开了一家快递店,负责同城快送服务。小曲因为资金限制,雇佣了一批快递员,然后小曲发现资金不够了,只够买一辆车送快递。

经营方式一

客户每送来一份快递,小曲就让一个快递员盯着,然后快递员开车去送快递。慢慢的小曲就发现了这种经营方式存在下述问题

几十个快递员基本上时间都花在了抢车上了,大部分快递员都处在闲置状态,谁抢到了车,谁就能去送快递

随着快递的增多,快递员也越来越多,小曲发现快递店里越来越挤,没办法雇佣新的快递员了

快递员之间的协调很花时间

综合上述缺点,小曲痛定思痛,提出了下面的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二

小曲只雇佣一个快递员。然后呢,客户送来的快递,小曲按送达地点标注好,然后依次放在一个地方。最后,那个快递员依次的去取快递,一次拿一个,然后开着车去送快递,送好了就回来拿下一个快递。

对比

上述两种经营方式对比,是不是明显觉得第二种,效率更高,更好呢。在上述比喻中:

每个快递员——————>每个线程

每个快递——————–>每个socket(I/O流)

快递的送达地点————–>socket的不同状态

客户送快递请求————–>来自客户端的请求

小曲的经营方式————–>服务端运行的代码

一辆车———————->CPU的核数

于是我们有如下结论

1、经营方式一就是传统的并发模型,每个I/O流(快递)都有一个新的线程(快递员)管理。

2、经营方式二就是I/O多路复用。只有单个线程(一个快递员),通过跟踪每个I/O流的状态(每个快递的送达地点),来管理多个I/O流。

下面类比到真实的redis线程模型,如图所示

参照上图,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redis-client在操作的时候,会产生具有不同事件类型的socket。在服务端,有一段I/0多路复用程序,将其置入队列之中。然后,文件事件分派器,依次去队列中取,转发到不同的事件处理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I/O多路复用机制,redis还提供了select、epoll、evport、kqueue等多路复用函数库,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

扩展:

以下也是你应该知道的几种模型,祝你的面试一臂之力!

1、单进程多线程模型:MySQL、Memcached、Oracle(Windows版本);

2、多进程模型:Oracle(Linux版本);

3、Nginx有两类进程,一类称为Master进程(相当于管理进程),另一类称为Worker进程(实际工作进程)。启动方式有两种:

(1)单进程启动:此时系统中仅有一个进程,该进程既充当Master进程的角色,也充当Worker进程的角色。

(2)多进程启动:此时系统有且仅有一个Master进程,至少有一个Worker进程工作。

(3)Master进程主要进行一些全局性的初始化工作和管理Worker的工作;事件处理是在Worker中进行的。

4redis的数据类型,以及每种数据类型的使用场景

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很基础,其实我也这么觉得。然而根据面试经验发现,至少百分八十的人答不上这个问题。建议,在项目中用到后,再类比记忆,体会更深,不要硬记。基本上,一个合格的程序员,五种类型都会用到。

一共五种:

(1)String

这个其实没啥好说的,最常规的set/get操作,value可以是String也可以是数字。一般做一些复杂的计数功能的缓存。

(2)hash

这里value存放的是结构化的对象,比较方便的就是操作其中的某个字段。博主在做单点登录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数据结构存储用户信息,以cookieId作为key,设置30分钟为缓存过期时间,能很好的模拟出类似session的效果。

(3)list

使用List的数据结构,可以做简单的消息队列的功能。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可以利用lrange命令,做基于redis的分页功能,性能极佳,用户体验好。本人还用一个场景,很合适---取行情信息。就也是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场景。LIST可以很好的完成排队,先进先出的原则。

(4)set

因为set堆放的是一堆不重复值的集合。所以可以做全局去重的功能。为什么不用JVM自带的Set进行去重?因为我们的系统一般都是集群部署,使用JVM自带的Set,比较麻烦,难道为了一个做一个全局去重,再起一个公共服务,太麻烦了。

另外,就是利用交集、并集、差集等操作,可以计算共同喜好,全部的喜好,自己独有的喜好等功能。

(5)sorted set

sorted set多了一个权重参数score,集合中的元素能够按score进行排列。可以做排行榜应用,取TOP N操作。

5redis的过期策略以及内存淘汰机制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重要,到底redis有没用到家,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你redis只能存5G数据,可是你写了10G,那会删5G的数据。怎么删的,这个问题思考过么?还有,你的数据已经设置了过期时间,但是时间到了,内存占用率还是比较高,有思考过原因么?

redis采用的是定期删除+惰性删除策略。

为什么不用定时删除策略?

定时删除,用一个定时器来负责监视key,过期则自动删除。虽然内存及时释放,但是十分消耗CPU资源。在大并发请求下,CPU要将时间应用在处理请求,而不是删除key,因此没有采用这一策略。

定期删除+惰性删除是如何工作的呢?

定期删除,redis默认每个100ms检查,是否有过期的key,有过期key则删除。需要说明的是,redis不是每个100ms将所有的key检查一次,而是随机抽取进行检查(如果每隔100ms,全部key进行检查,redis岂不是卡死)。因此,如果只采用定期删除策略,会导致很多key到时间没有删除。

于是,惰性删除派上用场。也就是说在你获取某个key的时候,redis会检查一下,这个key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那么是否过期了?如果过期了此时就会删除。

采用定期删除+惰性删除就没其他问题了么?

不是的,如果定期删除没删除key。然后你也没及时去请求key,也就是说惰性删除也没生效。这样,redis的内存会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采用内存淘汰机制。

在redis.conf中有一行配置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该配置就是配内存淘汰策略的(什么,你没配过?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1)noeviction: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应该没人用吧。

2)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推荐使用,目前项目在用这种。

3)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应该也没人用吧,你不删最少使用Key,去随机删。

4)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这种情况一般是把redis既当缓存,又做持久化存储的时候才用。不推荐

5)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依然不推荐

6)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不推荐

ps:如果没有设置expire 的key, 不满足先决条件(prerequisites); 那么 volatile-lru, volatile-random 和 volatile-ttl 策略的行为, 和noeviction(不删除) 基本上一致。

过期策略对应的面试题比如:mySQL里有2000w数据,redis中只存20w的数据,如何保证redis中的数据都是热点数据

6redis和数据库双写一致性问题

分析:一致性问题是分布式常见问题,还可以再分为最终一致性和强一致性。数据库和缓存双写,就必然会存在不一致的问题。答这个问题,先明白一个前提。就是如果对数据有强一致性要求,不能放缓存。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能保证最终一致性。另外,我们所做的方案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只能说降低不一致发生的概率,无法完全避免。因此,有强一致性要求的数据,不能放缓存。

首先,采取正确更新策略,先更新数据库,再删缓存。其次,因为可能存在删除缓存失败的问题,提供一个补偿措施即可,例如利用消息队列。

将不一致分为三种情况:

1. 数据库有数据,缓存没有数据;

2. 数据库有数据,缓存也有数据,数据不相等;

3. 数据库没有数据,缓存有数据。

在讨论这三种情况之前,先说明一下我使用缓存的策略,也是大多数人使用的策略,叫做 Cache Aside Pattern。简而言之,就是

1. 首先尝试从缓存读取,读到数据则直接返回;如果读不到,就读数据库,并将数据会写到缓存,并返回。

2. 需要更新数据时,先更新数据库,然后把缓存里对应的数据失效掉(删掉)。

读的逻辑大家都很容易理解,谈谈更新。如果不采取我提到的这种更新方法,你还能想到什么更新方法呢?大概会是:先删除缓存,然后再更新数据库。这么做引发的问题是,如果A,B两个线程同时要更新数据,并且A,B已经都做完了删除缓存这一步,接下来,A先更新了数据库,C线程读取数据,由于缓存没有,则查数据库,并把A更新的数据,写入了缓存,最后B更新数据库。那么缓存和数据库的值就不一致了。另外有人会问,如果采用你提到的方法,为什么最后是把缓存的数据删掉,而不是把更新的数据写到缓存里。这么做引发的问题是,如果A,B两个线程同时做数据更新,A先更新了数据库,B后更新数据库,则此时数据库里存的是B的数据。而更新缓存的时候,是B先更新了缓存,而A后更新了缓存,则缓存里是A的数据。这样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也不一致。按照我提到的这种更新缓存的策略,理论上也是有不一致的风险的,之前在其他的博客文章有看到过,只不过概率很小,我们暂时可以不考虑,后面我们有其他手段来补救。讨论完使用缓存的策略,我们再来看这三种不一致的情况。

1. 对于第一种,在读数据的时候,会自动把数据库的数据写到缓存,因此不一致自动消除.

2. 对于第二种,数据最终变成了不相等,但他们之前在某一个时间点一定是相等的(不管你使用懒加载还是预加载的方式,在缓存加载的那一刻,它一定和数据库一致)。这种不一致,一定是由于你更新数据所引发的。前面我们讲了更新数据的策略,先更新数据库,然后删除缓存。因此,不一致的原因,一定是数据库更新了,但是删除缓存失败了。

3. 对于第三种,情况和第二种类似,你把数据库的数据删了,但是删除缓存的时候失败了。

因此,最终的结论是,需要解决的不一致,产生的原因是更新数据库成功,但是删除缓存失败。

解决方案大概有以下几种:

1. 对删除缓存进行重试,数据的一致性要求越高,我越是重试得快。

2. 定期全量更新,简单地说,就是我定期把缓存全部清掉,然后再全量加载。

3. 给所有的缓存一个失效期。

第三种方案可以说是一个大杀器,任何不一致,都可以靠失效期解决,失效期越短,数据一致性越高。但是失效期越短,查数据库就会越频繁。因此失效期应该根据业务来定。

并发不高的情况:

读:读redis->没有,读mysql->把mysql数据写回redis,有的话直接从redis中取;

写:写mysql->成功,再写redis;

并发高的情况:

读:读redis->没有,读mysql->把mysql数据写回redis,有的话直接从redis中取;

写:异步话,先写入redis的缓存,就直接返回;定期或特定动作将数据保存到mysql,可以做到多次更新,一次保存;

7、如何应对缓存穿透和缓存雪崩等问题

说句实在话,一般中小型传统软件企业,很难碰到这个问题。如果有大并发的项目,流量有几百万左右。这几个问题一定要深刻考虑。

 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是指用户查询数据,在数据库没有,自然在缓存中也不会有。这样就导致用户查询的时候,在缓存中找不到,每次都要去数据库再查询一遍,然后返回空(相当于进行了两次无用的查询)。这样请求就绕过缓存直接查数据库,这也是经常提的缓存命中率问题。

解决方案:

1.布隆过滤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缓存穿透问题,最常见的则是采用布隆过滤器,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数据哈希到一个足够大的bitmap中,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会被这个bitmap拦截掉,从而避免了对底层存储系统的查询压力。

2. 缓存空对象.将 null 变成一个值.

也可以采用一个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如果一个查询返回的数据为空(不管是数 据不存在,还是系统故障),我们仍然把这个空结果进行缓存,但它的过期时间会很短,最长不超过五分钟。

通过这个直接设置的默认值存放到缓存,这样第二次到缓冲中获取就有值了,而不会继续访问数据库,这种办法最简单粗暴!

缓存空对象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空值做了缓存,意味着缓存层中存了更多的键,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 ( 如果是攻击,问题更严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针对这类数据设置一个较短的过期时间,让其自动剔除。

第二,缓存层和存储层的数据会有一段时间窗口的不一致,可能会对业务有一定影响。例如过期时间设置为 5分钟,如果此时存储层添加了这个数据,那此段时间就会出现缓存层和存储层数据的不一致,此时可以利用消息系统或者其他方式清除掉缓存层中的空对象。

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于原有缓存失效,新缓存未到期间(例如:我们设置缓存时采用了相同的过期时间,在同一时刻出现大面积的缓存过期),所有原本应该访问缓存的请求都去查询数据库了,而对数据库CPU和内存造成巨大压力,严重的会造成数据库宕机。从而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系统崩溃。

解决方案:

(1)给缓存的失效时间,加上一个随机值,避免集体失效。

(2)加锁排队,在缓存失效后,通过加锁或者队列来控制读数据库写缓存的线程数量。比如对某个key只允许一个线程查询数据和写缓存,其他线程等待。

加锁排队只是为了减轻数据库的压力,并没有提高系统吞吐量。假设在高并发下,缓存重建期间key是锁着的,这是过来1000个请求999个都在阻塞的。同样会导致用户等待超时,这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3)双缓存。我们有两个缓存,缓存A和缓存B。缓存A的失效时间为20分钟,缓存B不设失效时间。自己做缓存预热操作。然后细分以下几个小点

I 从缓存A读数据库,有则直接返回

II A没有数据,直接从B读数据,直接返回,并且异步启动一个更新线程。

III 更新线程同时更新缓存A和缓存B。

(4)还有一个解决办法解决方案是:给每一个缓存数据增加相应的缓存标记,记录缓存的是否失效,如果缓存标记失效,则更新数据缓存。

解释说明:

1、缓存标记:记录缓存数据是否过期,如果过期会触发通知另外的线程在后台去更新实际key的缓存;

2、缓存数据:它的过期时间比缓存标记的时间延长1倍,例:标记缓存时间30分钟,数据缓存设置为60分钟。这样,当缓存标记key过期后,实际缓存还能把旧数据返回给调用端,直到另外的线程在后台更新完成后,才会返回新缓存。

缓存降级

就是在高并发高负载情况下,选择动态的关闭一下不重要的服务,拒绝访问等,来为重要的服务节省资源,比如电商平台秒杀当天可关闭推荐等功能。

当访问量剧增、服务出现问题(如响应时间慢或不响应)或非核心服务影响到核心流程的性能时,仍然需要保证服务还是可用的,即使是有损服务。系统可以根据一些关键数据进行自动降级,也可以配置开关实现人工降级。

降级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核心服务可用,即使是有损的。而且有些服务是无法降级的(如加入购物车、结算)。

在进行降级之前要对系统进行梳理,看看系统是不是可以丢卒保帅;从而梳理出哪些必须誓死保护,哪些可降级;比如可以参考日志级别设置预案:

(1)一般:比如有些服务偶尔因为网络抖动或者服务正在上线而超时,可以自动降级;

(2)警告:有些服务在一段时间内成功率有波动(如在95~100%之间),可以自动降级或人工降级,并发送告警;

(3)错误:比如可用率低于90%,或者数据库连接池被打爆了,或者访问量突然猛增到系统能承受的最大阀值,此时可以根据情况自动降级或者人工降级;

(4)严重错误:比如因为特殊原因数据错误了,此时需要紧急人工降级。

缓存无底洞现象

该问题由facebook 的工作人员提出的, facebook 在 2010 年左右,memcached 节点就已经达3000 个,缓存数千G 内容。

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memcached连接频率,效率下降了,于是加 memcached 节点,

添加了后,发现因为连接频率导致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好转,称之为”无底洞现象”。

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缓存、Nosql、搜索中间件等技术栈中,都支持“分片”技术,来满足“高性能、高并发、高可用、可扩展”等要求。有些是在client端通过Hash取模(或一致性Hash)将值映射到不同的实例上,有些是在client端通过范围取值的方式映射的。当然,也有些是在服务端进行的。但是,每一次操作都可能需要和不同节点进行网络通信来完成,实例节点越多,则开销会越大,对性能影响就越大。

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避免和优化:

数据分布方式

有些业务数据可能适合Hash分布,而有些业务适合采用范围分布,这样能够从一定程度避免网络IO的开销。

IO优化

可以充分利用连接池,NIO等技术来尽可能降低连接开销,增强并发连接能力。

数据访问方式

一次性获取大的数据集,会比分多次去获取小数据集的网络IO开销更小。

当然,缓存无底洞现象并不常见。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里可能根本不会遇到。

8、如何解决redis的并发竞争key问题

这个问题大致就是,同时有多个子系统去set一个key。这个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大家思考过么。需要说明一下,博主提前百度了一下,发现答案基本都是推荐用redis事务机制。博主不推荐使用redis的事务机制。因为我们的生产环境,基本都是redis集群环境,做了数据分片操作。你一个事务中有涉及到多个key操作的时候,这多个key不一定都存储在同一个redis-server上。因此,redis的事务机制,十分鸡肋。

(1)如果对这个key操作,不要求顺序

这种情况下,准备一个分布式锁,大家去抢锁,抢到锁就做set操作即可,比较简单。

(2)如果对这个key操作,要求顺序

假设有一个key1,系统A需要将key1设置为valueA,系统B需要将key1设置为valueB,系统C需要将key1设置为valueC.

期望按照key1的value值按照valueA–>valueB–>valueC的顺序变化。这种时候我们在数据写入数据库的时候,需要保存一个时间戳。假设时间戳如下

系统Akey 1 {valueA  3:00}

系统Bkey 1 {valueB  3:05}

系统Ckey 1 {valueC  3:10}

那么,假设这会系统B先抢到锁,将key1设置为{valueB

3:05}。接下来系统A抢到锁,发现自己的valueA的时间戳早于缓存中的时间戳,那就不做set操作了。以此类推。

其他方法,比如利用队列,将set方法变成串行访问也可以。总之,灵活变通。

9Redis

Pipeline原理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Pipeline?

Redis本身是基于Request/Response协议的,正常情况下,客户端发送一个命令,等待Redis应答,Redis在接收到命令,处理后应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时需要执行大量的命令,那就是等待上一条命令应答后再执行,这中间不仅仅多了RTT(Round Time Trip),而且还频繁的调用系统IO,发送网络请求。如下图:

为了提升效率,这时候Pipeline出现了,它允许客户端可以一次发送多条命令,而不等待上一条命令执行的结果,这和网络的Nagel算法有点像(TCP_NODELAY选项)。不仅减少了RTT,同时也减少了IO调用次数(IO调用涉及到用户态到内核态之间的切换)。如下图:

客户端这边首先将执行的命令写入到缓冲中,最后再一次性发送Redis。但是有一种情况就是,缓冲区的大小是有限制的,比如Jedis,限制为8192,超过了,则刷缓存,发送到Redis,但是不去处理Redis的应答,如上图所示那样。

实现原理

要支持Pipeline,其实既要服务端的支持,也要客户端支持。对于服务端来说,所需要的是能够处理一个客户端通过同一个TCP连接发来的多个命令,可以理解为,这里将多个命令切分,和处理单个命令一样(之前老生常谈的黏包现象),Redis就是这样处理的。而客户端,则是要将多个命令缓存起来,缓冲区满了就发送,然后再写缓冲,最后才处理Redis的应答,如Jedis。

从哪个方面提升性能

正如上面所说的,一个是RTT,节省往返时间,但是另一个原因也很重要,就是IO系统调用。一个read系统调用,需要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总结redis节约内存的方法:

1,使用对象共享池优化小整数对象。

2,数据优先使用整数,比字符串更节省空间。

3,操作优化。尽量避免字符串的追加操作,因为字符串存在预分配机制。追加操作后字符串对象会分配一倍的容量作为于预留空间。

4,编码优化。list,hash,set,zset尽可能使用ziplist编码。好处是内存下降,坏处是操作变慢。一般大小不超过1000。

5,控制键的数量,100万idfa映射到1000个hash中,每个hash保存1000个元素。因为同样的数据使用ziplist编码比存储string类型节约空间。

10、如何获取Redis里所有的keys

(可以先说下keys *命令,然后再介绍可能导致系统阻塞无法对外响应,再介绍更好的scan命令)

由于KEYS命令一次性返回所有匹配的key,所以,当redis中的key非常多时,对于内存的消耗和redis服务器都是一个隐患,

对于Redis

2.8以上版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遍历key的命令 SCAN 该命令的基本格式:

SCAN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count]

SCAN 每次执行都只会返回少量元素,所以可以用于生产环境,而不会出现像 KEYS 或者 SMEMBERS 命令带来的可能会阻塞服务器的问题。

SCAN命令是一个基于游标的迭代器。这意味着命令每次被调用都需要使用上一次这个调用返回的游标作为该次调用的游标参数,以此来延续之前的迭代过程

当SCAN命令的游标参数(即cursor)被设置为 0 时, 服务器将开始一次新的迭代, 而当服务器向用户返回值为0 的游标时, 表示迭代已结束。

redis 127.0.0.1:6379> scan 0

1) "17"

2) 1) "key:12"

   2) "key:8"

   3) "key:4"

   4) "key:14"

   5) "key:16"

   6) "key:17"

   7) "key:15"

   8) "key:10"

   9) "key:3"

  10) "key:7"

  11) "key:1"

redis 127.0.0.1:6379> scan 17

1) "0"

2) 1) "key:5"

  2) "key:18"

  3) "key:0"

  4) "key:2"

  5) "key:19"

  6) "key:13"

  7) "key:6"

  8) "key:9"

  9) "key:11"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第一次迭代使用 0 作为游标, 表示开始一次新的迭代。第二次迭代使用的是第一次迭代时返回的游标 17 ,作为新的迭代参数 。

显而易见,SCAN命令的返回值 是一个包含两个元素的数组, 第一个数组元素是用于进行下一次迭代的新游标,而第二个数组元素则又是一个数组, 这个数组中包含了所有被迭代的元素。

在第二次调用SCAN 命令时, 命令返回了游标0 , 这表示迭代已经结束,整个数据集已经被完整遍历过了。

COUNT选项

对于增量式迭代命令不保证每次迭代所返回的元素数量,我们可以使用COUNT选项,对命令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COUNT 选项的作用就是让用户告知迭代命令, 在每次迭代中应该从数据集里返回多少元素。使用COUNT 选项对于对增量式迭代命令相当于一种提示,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提示都比较有效的控制了返回值的数量。

注意:COUNT选项并不能严格控制返回的key数量,只能说是一个大致的约束。并非每次迭代都要使用相同的 COUNT 值,用户可以在每次迭代中按自己的需要随意改变 COUNT 值,只要记得将上次迭代返回的游标用到下次迭代里面就可以了。

MATCH 选项

MATCH 选项对元素的模式匹配工作是在命令从数据集中取出元素后和向客户端返回元素前的这段时间内进行的, 所以如果被迭代的数据集中只有少量元素和模式相匹配, 那么迭代命令或许会在多次执行中都不返回任何元素。

redis 127.0.0.1:6379> scan 0MATCH *11*

1) "288"

2) 1) "key:911"

redis 127.0.0.1:6379> scan 288MATCH *11*

1) "224"

2) (empty list or set)

基于SCAN的这种安全性,建议大家在生产环境都使用SCAN命令来代替KEYS,不过注意,该命令是在2.8.0版本之后加入的,如果你的Redis低于这个版本,则需要升级Redis。

11Redis适用的场景:

(1)、会话缓存(Session Cache)

最常用的一种使用Redis的情景是会话缓存(session cache)。用Redis缓存会话比其他存储(如Memcached)的优势在于:Redis提供持久化。当维护一个不是严格要求一致性的缓存时,如果用户的购物车信息全部丢失,大部分人都会不高兴的,现在,他们还会这样吗?

幸运的是,随着Redis 这些年的改进,很容易找到怎么恰当的使用Redis来缓存会话的文档。甚至广为人知的商业平台Magento也提供Redis的插件。

(2)、全页缓存(FPC)

除基本的会话token之外,Redis还提供很简便的FPC平台。回到一致性问题,即使重启了Redis实例,因为有磁盘的持久化,用户也不会看到页面加载速度的下降,这是一个极大改进,类似PHP本地FPC。

再次以Magento为例,Magento提供一个插件来使用Redis作为全页缓存后端。

此外,对WordPress的用户来说,Pantheon有一个非常好的插件 wp-redis,这个插件能帮助你以最快速度加载你曾浏览过的页面。

(3)、队列

Reids在内存存储引擎领域的一大优点是提供 list 和 set 操作,这使得Redis能作为一个很好的消息队列平台来使用。Redis作为队列使用的操作,就类似于本地程序语言(如Python)对 list 的 push/pop 操作。

如果你快速的在Google中搜索“Redis queues”,你马上就能找到大量的开源项目,这些项目的目的就是利用Redis创建非常好的后端工具,以满足各种队列需求。例如,Celery有一个后台就是使用Redis作为broker,你可以从这里去查看。

(4),排行榜/计数器

Redis在内存中对数字进行递增或递减的操作实现的非常好。集合(Set)和有序集合(Sorted

Set)也使得我们在执行这些操作的时候变的非常简单,Redis只是正好提供了这两种数据结构。所以,我们要从排序集合中获取到排名最靠前的10个用户–我们称之为“user_scores”,我们只需要像下面一样执行即可:

当然,这是假定你是根据你用户的分数做递增的排序。如果你想返回用户及用户的分数,你需要这样执行:

ZRANGE user_scores 0 10 WITHSCORES

Agora Game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Ruby实现的,它的排行榜就是使用Redis来存储数据的,你可以在这里看到。

(5)、发布/订阅

最后(但肯定不是最不重要的)是Redis的发布/订阅功能。发布/订阅的使用场景确实非常多。我已看见人们在社交网络连接中使用,还可作为基于发布/订阅的脚本触发器,甚至用Redis的发布/订阅功能来建立聊天系统!(不,这是真的,你可以去核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45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49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960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7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6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0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6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7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5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46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6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