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起手机,在听书软件上又往后延时了30分钟,这已经是今夜第六次延时了。不知今天是中了什么邪,明明眼圈黑得像熊猫,却一点也不困,到了凌晨十一点还是精神奕奕。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我还是上了床。房间里黑黢黢的一片,我睁开眼,看着这黑洞洞的房间,感觉自己仿佛掉进宇宙的黑洞。咦,怪了,当我盯着前方看时,那空荡荡的黑夜里竟然冒出一些稀稀拉拉的金色星星,它们在我眼前左右飘动,仿佛将我带到了宇宙。我闭上眼,想把这些星星赶走。可是,以前我闭上眼,周围就黑便向我袭来,使我很快的沉入梦乡。而今天,眼前却变得一片灰白,就像黑夜里发着微光的萤火虫向周围散发着淡淡的白色,又像是漆黑的夜色被淡淡的月光所渲染。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怎么躺都不舒服,膝盖、胳膊肘这些地方跟背了铅似的,伸着累,蜷着也累。
今天算是明白了,眼见不一定为实啊!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的存在,你看到的东西,不过是大脑对眼睛传来的电信号加工后的成果。没信号的时候,它能凭空造出点东西来;有信号时,它还能把微弱的信号加工成强烈的刺激;正常的信号,它又能把它们扭曲变形,成了另外的物体。就像我刚刚闭眼,明明是黑夜,它却给我加工出了一片灰白。此时,如果我有意识的去专注,它一定能生出别的景象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自己的世界不过是意识在大脑里的镜像,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只是属于自己的意向。所以,人的一生,他脑海里的世界,会随着他的见识增长,而不断更新。
为了止住自己的胡思乱想,我找到手机,打开听书软件,把声音调到最小,听起了一本叫《人生的逻辑》的书,里面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着疯子、孝顺、健康等等人生问题的逻辑,内容沉重,越听越觉得人生本没有意义。我听了俩个定时(每次定时30分钟),心情跟坐过山车似的,随着故事掉进无边的黑暗里,爬都爬不出来。再听下去指定抑郁,赶紧换台!又打开手机,找出散文集,先是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再是冯骥才的《灵魂需要独处》,结果越听越精神,一点困意都没有。没办法,只好继续换,潘姝苗的《虫趣》、尘世尘缘的《一壶梅香到天明》都听了个遍。唉,人家是一壶梅香到天明,我也来了个一直听书到天明。怎么就一点困意也没有呢?失眠其实不难受,也不可怕。但是,天明之后可咋整?不会就此黑白颠倒,搞混了生物钟吧?这世上夜班的工作不好找啊。
定时播放又结束了,为了不让自己瞎想,我又摸出手机,打开《文明之旅》,我已经跟着罗胖旅行到了1046年,今夜,我又随着故事穿越到了1047年,跟着罗胖踏上中世纪的欧洲大陆,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里寻找古人的足迹。终于,在中世纪本地生活时代的欧洲,我,睡着了。
失眠是每个人都可能碰到的常态,我们不能因为偶尔睡不着就焦虑,越焦虑越容易失眠。顺应自然规律,不管困不困,到了睡觉的时候就躺床上,慢慢培养睡意,只要不破坏作息规律,失眠肯定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