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一口气睡到9点,迫于自助早餐的时间压力不得不起。本已对自助早餐运筹帷幄的老母却不淡定了:准备排队等面“女士您好,告诉我您的需求和桌号,5分钟后给您送过来”;想要一个鸡蛋灌包“女士您好,告诉我桌号,因为需求人较多,大概15分钟后给您送过来”;看到白粥,刚想挽起袖子盛上一碗,也就是一掀一舀一盛仨动作“女士您好,告诉我您的桌号,2分钟后给您送过来”…向来喜欢自力更生的老母,在一声声“告诉我您的桌号”的热情中无功而返,以致于坐在桌前开始焦虑刚刚叫了哪些早餐,有没有多叫,有没有忘叫…
吃完一顿“非自助”自助早餐,便和老父再次论证今天的行动方案:是品尝年味顺应人潮,还是换作他途规避人潮。十几年前,还是二人世界的老父老母是自以为是的云文艺,秉承人多的地方不去、经典的地方不去,仿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旅行。十几年后的今天,带着娃的我们选择顺应人潮,过年就该让孩子多知道一点过年的乐趣,书本上的知识也该实地触摸感知一下,云文艺最终落入凡尘,选择接地气的初五年味游。
首站:孔庙国子监。仗着在某思听到的一丢丢知识,娃在孔庙里一脸自来熟的表情,恨不能拿下旁边旅行团队正在做介绍的导游话筒,讲几句人所共知的知识,还不能多问会露怯。在被老母无数次鄙视后,终于在孔子弟子图中找到了展现新知识的机会,来回找了两遍偶像曾点没找到,煞有介事地自语:这么厉害不应该没有呀。
老母强烈推荐国子监。静的肃穆,书卷气扑面而来,尤其是做的很用心的中国科举制度展,某种程度上穷尽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生。当看到宋代科举取消铨选后,娃深深为几次宏科落榜的韩愈没有生在宋代而惋惜;当看到古代科举准考证上为防作弊替考而专门写明的关于考生面部及身材特征介绍时,娃对古代就有作弊一事而百思不得其解;当看到科举考场一板二用的逼仄考试环境时,娃非常担心地问“他们要上厕所怎么办?”…
国子监里另一个很棒的展览:国子监历史展。其中,我看到古代教育制度的先进性:如同当代学分制的太学积分榜;关注学生武装到课表,专门有让学生复述质疑的课。大数据时代,习惯于矫枉过正的我们总是喜欢折腾些新名词来彰显对教育的思考,其实,静下心来,好好研究过往,抽丝剥茧,教育的根本古往今来都是一致的,或者说的糙一点:有些都是古人玩剩下的。关键不是再去创造,而是拿来选择反思改进。
大年初五,无论人潮之汹涌,必备雍和宫。
雍和宫的对面便有庙会。老父怀揣着儿时每年在城隍庙逛庙会的美好回忆,牵起娃的手头也不回地冲进人潮中。史铁生笔下清冷的地坛公园如今是热闹的庙会主场,拥他入怀予他思量的老槐树上挂满了灯笼。色调、环境迥然不同,不变的是映照出人间还是值得的。老父说:庙会还有那么多演出哦;娃说:吃了糖葫芦、爆肚、小吊梨汤,买了套花,庙会太好玩了。”回程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我们可能赶上了今年庙会的最后一天。
老父为数不多的北京行里最爱天坛,一抬首望见祈年殿,脱口而出:还是原来的样子。老母则最爱看长廊里一堆一堆耍牌的老北京,管他身边走过涌过多少人流,我打我牌,我侃我的山,肆意中充满了烟火气,总是会让我不由得想起清晨,鸽哨声一响一群鸽子飞过四合院上空的画面。
为吃上一口网红烤鸭,从五点多等到八点多,三个小时的等待换来一句:对不起,我们今天的烤鸭卖完了。用半小时吃完网红店非网红小菜后,始作俑者拍了拍书袋,对我安慰道:“这三个小时还是有价值的,发现了一家好书店,我买了三本书,你看完一本书,儿子坐稳了三小时,值得的值得的。”既然值得,必须推荐一下:北京page one书店。
明儿又是一天的规划,清华北大没有预约上,不能免俗想望子成龙膜拜一下都不给机会,每天近600个号早已预约满额的事实告诉我:这世上鲜少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要改行程,不知我那酸胀的腿是否答应。北京地铁为啥没有自动扶梯,现在我看着那一格格台阶就想念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