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被窗帘缝里钻进来的光晃眼醒时,我总先摸过手机看时间——不是急着起身,是想确认这光有没有多留一会儿。窗外的树又抽了新绿,风一吹,影子就在地板上晃啊晃,像小时候没画完的简笔画。我趿着拖鞋去厨房,咖啡机“咕噜咕噜”转着,蒸汽裹着焦香飘出来,往杯里舀一勺燕麦,再草莓切成丁放上去,看着果肉的红浸在奶白里,忽然觉得这寻常的早晨,也藏着柔软的甜味。
前阵子总陷在倦怠里,觉得日子像蒙了层灰。上班路上盯着车流发呆,下班回家就瘫在沙发上刷手机,连窗外的玉兰花谢了,都没察觉。直到有一天加班到深夜,走在路灯下,看见街角的便利店还亮着暖黄的灯。推门进去,店员笑着递来一杯热豆浆:“刚煮好的,趁热喝。”豆浆的热气扑在脸上,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忽然就想起小时候,妈妈也是这样,总在我放学回家时,把温好的牛奶放在桌上。
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把日子过得“慢一点,亮一点”。上班路上会绕去巷口的早餐摊,看阿姨揉面做葱油饼,油花在锅里“滋滋”响,香气能飘出好远;下班时遇到卖黄菊花的老奶奶,就买一束带回家,插在玻璃瓶里,看着嫩黄的花瓣一天天舒展,房间里好像也多了些生气;周末不再赖床,去公园找个长椅坐着,看老爷爷们下棋,棋子落盘的“啪”声脆生生的,小孩追着泡泡跑,笑声像撒了把糖。
其实热情从不是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不是非要去远方看风景,而是把眼睛从屏幕上挪开,去接住生活里那些细枝末节的温暖。是认真吃好每一顿饭,是给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是在阴雨天里自己煮一壶热茶,看水汽在玻璃上画满小水珠。
傍晚的时候,我会站在阳台看日落,橘红色的光把云染成棉花糖的样子,楼下的小朋友还在追着晚霞跑。风里带着晚饭的香气,邻居阿姨喊孩子回家的声音软软的。我忽然明白,所谓热情对待生活,不过是把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过得有温度、有念想——就像此刻,手里的热茶还冒着气,心里的光,也亮堂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