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地产设计标准化,之一

年底了,对知识做一下总结和沉淀,先从顶层设计层面想想标准化工作的要点玩法。

甲方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管理逻辑,不能为了标准化而标准化,找几个设计公司突击解决问题。

标准化必须是整个公司各个业务线条一体化的工作,比如说设计标准与材料采购、施工工艺标准和成本标准密切相关。没有规模化集采,和施工的集团管控,标准化也发挥不了效力。

标准化任务汇报层级越高越好,如果管理者自己都不愿意执行标准,那就是废物一堆。所以标准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升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对于管理也有非常高的要求。领导愿不愿意被约束,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标准化的5类玩法:

第1类,企业对于标准化的诉求非常模糊,对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都没有明确的思路。比如是集团与地方的管理强度不足,就会造成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力度不足,甚至某些开发商对执行标准化的区域公司要给予奖励才能推进下去。标准化各个专业各个链条的逻辑不清晰,体系不完整,也会导致标准在使用过程中错漏百出,抱怨连连。

第2类,集团本身产品线或者是产品类型非常丰富多元,项目的区位跨度也比较广,决策权力比较分散,参与决策的层级和人数非常多,导致决策效率比较低。所以管理者希望用标准化来提升决策效率。这一类的标准化容易忽视不同项目本身的客户需求与设计逻辑,如果想要照顾周全各方诉求,标准化就变成海量的归纳法,造成标准过多,等于没有了标准,为了标准而标准,仍然没有可操作性。

第3类,公司本身不大,也缺少对于自己常年积累的问题的总结优化,反过来更加注重快速树立行业口碑,找几个设计公司快速出一套标准化的话术,所谓的价值点N多条,业界会快速看到他的成绩,但是在实际落地上就会出现水土不服,因为它并没有与实际项目结合来总结标准。所以这一类标准化,往往要经历2.0,3.0的迭代,才能够显示出作用。另外,这类公司往往会把一些标杆企业的标准拿来主义的叠在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看不到每个标准背后的管理背景,所以容易导致东施效颦。

第4类,明晰自身企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目标非常的明确。他们的标准不多,通常也非常简短,也很少对外委托,能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了,属于抓大放小的策略,虽然标准可能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但是一旦推行就能够快速解决企业问题,统一管理思路和价值标准,短期内就能从为企业带来明显的改观。这类企业的标准与经营密切挂钩,效率高效能大,推进快,也不拘泥于集团范畴。

第5类,已经经历过了第3种模式,整个集团也都有成熟的标准化意识,技术标准比较全面,这类企业的产品品类跨度通常不大,只有这样才能让标准高度稳定,但是一旦面临跨区域发展或者跨品类开发仍然会捉襟见肘,毕竟影响一个项目的因素太多,单一业态的标准化程度过高,会让开发新品的成本也过大,所谓船大难调头。

以上五类企业,我供职过3类,深有感触,应对策略也各有不同,待下回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目 录 摘要······...
    guoaiqiang阅读 5,948评论 0 5
  • 毕业之后决定留在重庆并没有太多的犹豫,可能是在这边过分的安定了,习惯了这边的生活节奏、人文水土,亦或是不愿将...
    不太理工阅读 257评论 1 1
  • 窗外 文/孙军 一日,邹奋进正在解...
    金寨小林阅读 262评论 0 1
  • 老了 老了 突然变得爱留恋夜晚 射在床上的几块月光 内心也总是仰赖阳光 总喜欢彩色的云 喜欢回忆夏天温暖的风 坐在...
    子兴阅读 423评论 5 20
  • 1、 写日记这种事情,一旦停了一天,就不仅仅是停一天的。一算,又有个4、5天没有写日记了。原本有很多话要说的,但一...
    大可木木林阅读 254评论 0 0